笔趣阁 > 贞观俗人 > 第783章 双冠凌烟阁

第783章 双冠凌烟阁


  马周看不下去,直言,“卫公封建安南武安州已数年,苦心经营数年,耗费无数心血钱粮,拓荒开垦,殊为不易。好不容易才打开了一点局面,如今朝廷若是一纸诏令,便要改封他地,那卫公这数年心血岂不白费?”

  “况且陛下当初设立这世封之制,本就是一为酬谢功勋,二屏藩国家,说好是世封永镇,万代不替。如今这才几年,便要折腾改封,如此岂不是言而无信。若是此例一开,那么以后哪个封臣肯用心经营封地?”

  “谁不怕苦心经营多年,一朝改封,所有心血,尽付东流?”

  “臣请陛下勿听侯相所言,开此坏头。否则,世封之制,便烂矣!”

  李世民本来有些心动,想改封秦琅到洱海,一来是秦琅确实能打。而且秦琅并不是一味刚猛,他当初在陇右对党项、吐谷浑等的招抚,可见其手段了得。

  有秦琅在洱海,确实既能使的洱海一带安稳,又能护卫南宁州的李恪和西宁州的李泰。

  当然,李世民也还动了点小心思。

  秦琅在武安州封地经营几年,其成效之大,让人羡慕。连身为天子的李世民在暗中详细调查了武安州的情况后,都很羡慕。沿海拥有的巨大石炭矿,完全是露天可采,又便于运输贩卖。

  武安州又有优良的港口,有转口贸易之利,而且那片海边平原,可是一个粮仓。

  不说其它,秦琅仅用几年时间,迁来、招附的人口,就已经有近两万户,这可是十余万口啊。

  按之前朝廷定下的世封之制,封地完全推行大唐的律令税法等,而秦琅享有封地三分之一的税赋。

  这就相当于两万多户的实封了,是朝廷给他实封的十倍有余,更别说工商之利。

  眼看着武安州的发展已经快的完全超出预料,李世民说不妒忌是不可能的,甚至是隐隐不安。

  就算世封制规定,初代封侯去世后,要推恩再封,等于要把一块封地分封成数块,但终究还是他秦家的啊。

  李世民不止一次暗暗后悔,当初过于草率,给秦琅的封地过大,过于资源太好,沿海有海运、海贸之利,邻近交州钦州,有贸易通商之利,有山有海有平原,这是既不缺粮,又不缺盐,还有铁炭之利。

  皇帝瞧了瞧马周,又看了眼侯君集。

  没有马上吭声。

  他故意等待了一会,最后望向长孙无忌、房玄龄等。

  结果皇帝没有迎来这两大心腹支持的目光,两人都低头回避皇帝目光,很明显在这件事情上,他们与秦琅的利益是一致的。

  最初推世封制时,长孙无忌和房玄龄都是坚决的反对派,最大的原因就是觉得分封边地太蛮荒落后,若是就藩之国,会被赶出朝堂核心,有如流放。更别说边地蛮夷众多,很有可能封地被攻灭的可能,所以这些顶级重臣,并不愿意把身家放到那鬼地方去。

  可秦琅秦琼爷俩,经营松州、武安州,却是让他们看到了封地的一些巨大好处,其潜力之大,是他们之前忽略的。

  也正是因为看到了武安州封地这样的成功,皇帝又做出了妥协,依然允许长孙无忌等在朝中任职,这才让他们同意了世封制的推行。

  可现在皇帝刚搞了几年,见人家封地搞的好,就想收回改封,让人家所有的心血付之东流,一夜回到从头,这谁乐意啊。

  今天皇帝若成功对秦琅这样做了,以后他们家封地搞好了,岂不是也一样可能面临这样的后患?

  李世民见状,马上心中了然。

  立马出声,“马周所言甚合朕心,侯君集所言有所多虑了。”

  既然不能改封秦琅,自然也不能改封秦琼,已经实封过的十几位功臣,肯定都不能动了。

  李世民想了想,“侯君集你还没有授封,你跟着代国公学了几年兵法,也在朕身边侍从多年,还做过兵部尚书,也在陇右带过兵。朕看,就授封你为永昌州世封刺史!封地洱海百里!”

  侯君集一愣。

  怎么也没料到,本想借机给秦琅一闷棍,把这小子从武安州迁到洱海去,谁料到最后居然变成了自己被封在洱海了。

  他原以为自己会分封在陇右的,或是代北之地,谁料会分封到这彩云之南。比安南秦琅的武安州封地,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啊。

  他用可怜巴巴的眼神望着皇帝,希望皇帝能够回心转意,自己可是皇帝心腹啊,怎么能这样对他。

  他为皇帝攻进过长生殿,解决了太上皇的禁卫,立下了大功啊。

  可是李世民却视若无睹。

  想了想,又转头望向了御史大夫张亮。

  “便以张卿为昆州世封刺史,划封滇池边百里封地!”

  张亮也很意外,这跟自己有什么关系,怎么还扯上我了。那鸟不拉屎的地方,他是真不想去。

  想当年隋朝的史万岁,隋朝四大名帅之一,两度去征讨滇地的爨氏,都搞不定,大唐开国之初,李孝恭和李靖都曾去过,都是搞不定。

  自己到那地方去开国,前景堪忧啊。

  张亮很想举荐代国公李靖,或是河间郡王李孝恭,又或是江夏郡王李道宗前往镇守,那几位比他能打的多了。

  哪怕是张公谨也比他能打啊。

  可看着皇帝那表情,张亮闭上了嘴,这个时候不适合再开口,否则只怕会适得其反。

  ·······

  平康坊。

  卫国公府门外敲锣打鼓,喧闹一片。

  “禀萧娘子、鱼娘子、杨娘子诸位娘子,大喜。”内宅管事婆妇笑嘻嘻的进来,一进门就不断恭喜。

  “何喜之有?”鱼玄机问。

  “外面来了翰林院的学士,陛下白麻宣下,三郎又复相了。”

  鱼玄机听了,却只是哦了一声,已经荣辱不惊了,实在是秦琅上上下下的也太频繁了,之前都已经是五拜五罢。

  如今就算再度复相,已经是第六次拜相,可大家却丝毫不觉得有什么惊讶的。

  秦三郎那能折腾的本事,一年不上下个一两回,那都才稀奇了。别说秦家,甚至就是整个京城,似乎都早已经习惯了这事了。

  好多人甚至早开下盘口,在堵秦琅跟萧瑀两个人谁罢相次数能更多,之前两人都是五拜。

  秦琅五罢,萧瑀四罢,多罢了一次。

  本以为萧瑀也很快会跟上的,谁料到还没等萧瑀再罢相,秦琅却又拜相了。

  秦琅这次被皇帝以夺卑沙和开流求之功,再度拜相,复太子詹事,仍加太子太师,总督水师差使不变,继续巡省东南。

  “还有一件大喜事呢,这次是双喜临门,喜上加喜。”

  玉箫问,“还有何喜?”

  “圣人钦定世封名单,分封皇族宗室二十四,功臣二十四,咱们家南府亲仁坊阿郎功居二十四功臣第一,我们北府平康坊郎君则位居功臣名录第五呢。听说圣人还下旨,要在宫里建一座凌烟功,将二十四位世封功臣画等身画像,陈列凌烟阁,面北而立,以示尊荣!”

  婆子笑嘻嘻的继续道,“奴听说那凌烟阁隔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均为功高宰辅的大臣,中间一层所画,均为功高王侯的大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它功臣。咱们家两位,可都在最内一层。”

  “皇帝给亲仁坊阿郎画像题字,冲锋陷阵,功冠全军。给咱们平康坊阿郎题字是贵戚豪族,英冠人杰。”

  “双冠啊,可了不得矣。”

  玉箫听了大喜,“这果然是双喜临门,你这嘴也巧的很,讨喜,当赏!”

  她直接就给这管事婆妇赏了一粒金豆子。

  又吩咐派人去外面打赏。

  皇帝不仅派人来宣麻拜相,还特派工部和将作监的人过来为秦家扩建宅门,还在门外街道两侧修建石牌楼。

  “文官下车,武将落马。”牌楼上还有皇帝钦赐之语,所有从平康坊秦家大门前经过的车马,都得下车下马步行,以示对这位宰相功臣的尊重。

  秦家的大宅门,也要进行扩建。

  秦家大门口热闹非凡,平康坊平素本就是长安第一热闹所在,此时也是许多人赶来凑热闹。

  听闻秦三郎又复相了。

  “又又又又又又拜相了?”有人连用了六个又字,表示秦相公这是第六回拜相了。

  “这么快就复相,这次又是立了什么功劳?”

  “你难道还不知道,秦相公在东海上寻得东瀛仙岛了,找到了长生不老药,你说这功绩能不能复相?”有吃瓜群众也不知道在哪听到的小道消息,立马开始传播。

  “东瀛仙岛,不老仙药?”

  “瞎说,其实是秦三郎督办水师,编练舰队,于东海番夷人中夺得流求大岛,据说那岛有关中平原这么大,上面遍地黄金,到处玉石呢。”

  “乱说,明明就是寻找到了昆仑海中的香料群岛,那岛上尽是昆仑奴和各种香料!”

  ·······

  反正吹牛也不用上税,你一言我一语,但大家对于平康坊秦三郎复相丝毫不惊讶,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秦三郎就该是宰相才是。

  等听说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后,众吃瓜群众立马就有了更好的话题,全都开始在那里细细点评这二十四位功臣了。

  比如排名的高低啊,功绩的大小啊,甚至谁可惜没上啊,谁怎么名次这么低等等,一时间争的面红耳赤,口水乱飞。

  “秦相公位次排低了!”

  “没错,要我说,就以三郎的功绩,怎么也得排进前三啊!”

  “侯君集、张亮有何功绩,也能排进二十四功臣录?”

  “牛进达、黄君汉两位大将军怎么没进去?”

  “魏相公这样刚直不阿的宰相,怎么能没上榜?”

  ·······


  (https://www.uuubqg.cc/134_134936/771379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