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锦绣医妃之庶女凰途 > 番外03妖后(二更)

番外03妖后(二更)


  顾玦:“……”

  沈千尘:“……”

  夜风习习,风中夹着远处一些路人的笑语声,还有那藏在巷子深处的野猫“喵”地叫了两声。

  这些细细碎碎的声音反而衬得周围更加沉寂、空旷。

  那中年男子又朝顾玦走近了一步,双方之间相隔不过四步,顾玦依旧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神色不明。

  中年男子的目光始终警觉地扫视着周围,继续道:“公子,寒窗十载苦读,都是为了有朝一日金榜题名,只要能提前知道考题,相信以公子的‘本事’,想要中进士,那是轻而易举的。”

  “公子,这是新帝登基后第一次科举,进士是天子门生,新帝对这第一批进士肯定会另眼相看,尤其公子尚且年轻,与新帝年纪相仿,等入朝后,必会受到新帝重要,将来前途无限。”

  中年男子舌灿莲花、口若悬河地说了一大通,开始为顾玦描绘起一幅锦绣前途。

  顾玦终于动了,这一次,轮到他朝那中年男子走了一步,同时语气平静地问道:“你怎么会有会试的考卷?”

  对于中年男子来说,对方的这一步靠近,无异于心动。

  成了!中年男子心里得意地暗道,脸上做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笑笑道:“公子放心,卷子肯定没有问题,我们自有我们的门路。”

  顾玦定定地凝视着中年男子,似乎在斟酌对方说的话到底是真是假,安静了片刻,才又道:“会试三场,这三场的考卷……”

  “三场的考题我们都有,”不待顾玦把话说完,中年男子就自信满满地接口道,“包管公子心想事成。”

  “这价钱……”顾玦眸光闪了闪,似是有些犹豫,又似是清高自持。

  对于这些读书人的假清高,中年男子也是见怪不怪了,用右手比了三根手指道:“三千两。”

  顾玦凝眸,面上的表情没什么变化。他沉吟了一下,缓缓道:“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我要怎么相信你给的考题没问题?”

  中年男子迟疑了一下,又一次小心翼翼地环视四周,然后对着顾玦招了招手,脸凑过去了一些,小声道:“这考题是通过皇后的娘家拿到的,肯定没问题。”

  顾玦:“……”

  沈千尘:“……”

  沈千尘也听到了这句话,她原本在看篮子的两盏莲花灯,此刻不由朝那中年男子看了过去,微挑了下柳眉。她努力地绷住了脸,开始后悔自己刚刚没戴上面具了。

  顾玦轻笑了一声,颔首答应了:“好。”

  顿了顿后,他再问道:“那考题呢?”

  中年男子见顾玦要买,笑容变得更加殷勤,一副哥俩好的架势,爽快地说道:“公子今天先付我定金一百两,十天后的酉时三刻,还是此处,我拿考题过来,届时公子再付余款。”

  顾玦从荷包里掏出一张一百两的银票递给了对方。

  中年男子验了银票后,又给了顾玦一块刻着兰花的竹牌作为十天后接头的凭证,然后问道:“公子贵姓?我看公子应该不是本地人吧?”

  “我姓殷,殷商的殷。”顾玦答道,“我是北地来的,并州人。”

  “公子的京话说得真好,不过我与我们京城人还是不太一样。”中年男子随口寒暄,又谨慎地交代了一句,“十天后殷公子记得带上路引。”

  顾玦若无其事地应下了。

  他心里明白对方如果是真的在卖考题的话,那么这些人势必不会把所有考题都卖给同一个地方的考生,否则,一旦会试结果出来,头几名全都集中在一个地方的考生身上,届时就是傻子也能看出其中有什么问题,势必会引来天下学子对这次会试的质疑。

  这卖题的人倒是谨慎。

  顾玦静静地目送那个中年男子离开,垂眸又看了看手中的那块竹牌,竹牌不过半个手掌大小,在他修长的指间灵活地翻转着。

  他的手指敏捷有力,快速灵巧,仿佛竹牌是他手指的一部分似的,最后被他握在了掌心。

  见那中年男子走远了,沈千尘上前两步,走到了顾玦的身旁,问道:“这考卷会是真的吗?”

  顾玦云淡风轻地笑了笑:“等十天后自然就知道了。”

  他没有让暗卫跟上去,生怕打草惊蛇。毕竟对他来说,被骗一百两也不算什么,要是真的有人泄题,那会是一桩震动朝堂、惊动天下的大案。

  沈千尘歪了歪小脸,莞尔一笑:“看来这次会试有点意思。”

  顾玦收好了竹牌,接着又牵起了沈千尘空闲的那只手,含笑道:“走吧。”

  两人按照原定计划去了十刹海放河灯。

  当他们抵达时,河道沿岸早就站满了不少百姓,人头攒动,他们全都在放河灯。

  月光下,河面波光粼粼,漂浮着一盏盏小巧的莲花灯,随着那摇曳起伏的河水朝远方漂去,灯芯燃着一簇簇火苗,照亮了周围的河面……

  这数以千计的莲花灯映着下方粼粼的水光,一眼望去,比那夜空中的点点繁星还要璀璨夺目,为这七夕的夜晚平添了一道绚烂的景致。

  河岸上的人要么赏河灯,要么合掌许愿祈福,有的是情人夫妻,有的是亲朋好友,有的是一家几口,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沈千尘就近挑了一处空地,拉着顾玦一起蹲在了河边,第一件事自然是拿火折子点燃那两盏莲花灯。

  她一盏,顾玦一盏。

  两人小心翼翼地把莲花灯放到了河面上……

  河面荡漾不已,小小的莲花灯在起伏的水面上来回晃动着,随着水流越漂越远,犹如一颗颗闪闪发亮的宝石……

  沈千尘也合掌许了愿,然后用一根尾指勾着顾玦的一根尾指,肩并着肩地站在岸边赏河灯。

  偶尔,她轻轻地勾动他的尾指,两根尾指缠绕拉钩,仿佛在做某种无声的许诺,又仿佛要把对方的心永远勾在自己的心中。

  他也亦然。

  今夜没有宵禁,京城中又有灯会,很多人都打着彻夜狂欢的主意,不过沈千尘与顾玦没打算如此,沈千尘一向不许顾玦熬夜的,看着时间差不多了,她就拉着顾玦踏上返程。

  两人是一路漫步回去的,说说话,赏赏灯,偶尔会心一笑……感觉也没走一会儿,他们就来到了长安大街。

  今夜的长安大街同样很热闹,灯火辉煌,人山人海,因为皇宫前的午门广场上也设了七夕的灯台,跑去那里赏灯的百姓也不少。

  “咚!咚!咚!”

  前方,忽然传来了阵阵击鼓声,一下接着一下地响起,如雷声阵阵,连绵不绝,从长安大街的一头传到了另一头,街上的路人百姓也都听到了。

  不知道是谁扯着嗓子高呼了起来:“有人敲登闻鼓了!”

  众所周知,长安右门外设有登闻鼓,从前朝延续至今,根据大齐律例,凡击登闻鼓,相关官吏必须立即受理,并上报给皇帝。

  设立登闻鼓的目的是为了让官吏与百姓可以击鼓鸣冤,直达天听。但为防止无端刁民恶意上访,大齐律例规定,如击登闻鼓者无功名、无诰命,先廷杖三十,以儆效尤。

  因为击登闻鼓的条件苛刻,所以,很少有人敢以身涉险,凡敲击登闻鼓者多数确有冤屈,才会孤注一掷。

  “咚!咚!咚!”

  击鼓声不绝于耳,长安大街上随之骚动起来,街上的路人争相告走,神情激动地聚在一起议论纷纷:

  “喂喂,你们知道是谁去敲登闻鼓了吗?”

  “这人的胆子也太大了吧,也不怕三十棍把人给活活打死!”

  “哎,这要不是被逼到了不得已的份上,谁会去敲登闻鼓啊。”

  “说得是!干脆我们瞧瞧热闹去。”

  “……”

  这些路人越说越觉得击鼓者的身上必有冤情,今天有热闹可以看了。

  街上的人群骚动不已,数以百计的好事者蜂拥而来,如海浪般朝长安右门的方向涌去,摩肩擦踵,整条街道越来越拥挤嘈杂。

  顾玦与沈千尘彼此对视了一眼,两人的脸上都浮现一抹兴味。

  这人在七夕节敲登闻鼓,看来没准是“六月飞雪”的冤案啊!

  顾玦先给沈千尘戴上了喜鹊面具,然后给自己也戴上了面具,笑道:“走,我们也瞧瞧去。”

  两人顺着人流往前走去,走得不紧不慢,闲庭信步。

  没一会儿,长安右门外的广场上,已经人山人海,众人全都伸长脖子望着登闻鼓的方向。

  终于,击鼓声停止了。

  “我有冤!”

  一个身着天青色布衣布裙的中年妇人举着木槌站在登闻鼓旁,神情激动地高呼道,浑身上下没有一点首饰,衣裙上还打了几块补丁,瞧着像是家境贫寒之人。

  守在登闻鼓旁的判院官简直头大如斗,清清嗓子,好言劝道:“杨太妃,您有这么事,可以递牌子进宫给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她又何必在这里敲登闻鼓,这不是平白得罪新帝吗?!

  围观之人本来以为这击鼓者是个普通的妇人,不想她竟然是个太妃,不由一阵哗然。太妃什么的不该是高高在上的诰命夫人吗,怎么穿的比一个普通的百姓都不如!

  杨太妃不理会判院官,高举木槌,又在登闻鼓上重重地敲了一下:

  “咚!”

  杨太妃苦着一张脸,形容凄苦地继续喊道:“我要状告继子顾锦不孝不贤,分家时,骗走了大量的家产与银子,求皇上为我主持公道!”

  杨太妃可怜兮兮地诉着苦,眼圈发红。

  这段日子来,靖郡王府的日子实在太苦了,她为儿子顾铭请封爵位的折子入宫后就如泥牛入海,顾铭一直没能袭爵。

  因为之前分家时把七成的家产分给了顾锦,现在郡王府的公中已经没剩多少产业与银子了,一家子几乎连吃饭的银子都快没了,杨太妃只能拿自己的嫁妆不停地补贴府中,加上顾铭又需要银子找人谋个差事,所以,连她的嫁妆也快补贴完了。

  事到如今,他们也没别的办法了,只能孤注一掷了。

  杨太妃暗暗咬牙,继续以鼓槌敲击着登闻鼓,一下比一下用力。

  见围观的人群聚集得越来越多,杨太妃再次停下了击鼓的动作,嗓门也比刚才拔高了三分:“我那继子顾锦与皇后有亲,顾锦之妻沈菀乃是皇后的姨母,皇后徇私,故意包庇、偏帮顾锦夫妇,顾锦不是嗣子,却分走了郡王府七成产业,天理何在!”

  说话间,杨太妃的眼睛更红了,眼眶中也浮现了一层泪光,身子气得发抖,瞧着可怜无助。

  附近的围观者听着、看着,不免有些同情杨太妃。

  所谓“嗣子”,就是有继承权的嫡长子。

  身为嗣子,会继承家里的爵位与产业,也要赡养父母长辈,那么分七成产业是理所应当的,可是顾锦是分家出去,又不是嗣子,却拿了七成产业,这就有些欺人太甚了。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即便继子与继母之间不如亲生母子,顾锦也未免做得过头了。

  人群中也站了一些闻讯而来的学子们,他们也是不赞同地蹙眉,交头接耳地议论着这件事。

  显而易见,皇后既然能帮着她姨父分到七成家业,那一定是因为有新帝的支持。

  “宣兄,周兄,何兄……你们都看到听到了吧?”李举人背手而立,站在一众举子的最前方,脸上露出几分先见之明的自得,“新帝就是这样,行事全凭喜好,一味包庇皇后。”

  “我记得,前朝的孝宗皇帝独宠桑皇后一人,不立妃嫔,更因为桑皇后而优待外戚,从来不约束外戚,导致桑家人肆无忌惮,屡屡犯事,却安然无恙,被桑家所害之人无处申冤。”

  说起前朝的这位孝宗皇帝,其他学子们皆是若有所思。

  这位孝宗皇帝并非昏君,而是一个励精图治、重用贤良、铲除奸佞、废除苛法的好皇帝,还建立了为人称颂的中兴之治,他为帝这一生最为人诟病的一点就是包庇、纵容外戚,其他方面几乎是无可挑剔。

  新帝与这位前朝的孝宗皇帝一样,都是后宫只有皇后一人,独宠皇后。

  李举人见他们意有所动,叹了口气,又道:“哎,其实季御史之所以会激怒新帝,就是因为在早朝上劝新帝纳妃。他本是从大义出发,一片忠君之心,毕竟朝中也好,后宫也罢,一人独大绝非好事。”

  “果然,新帝登基才两个月,就已经出事了。皇后的姨丈分家竟分了七成产业!”

  说着,李举人的目光朝前方的杨太妃望去,唏嘘地摇了摇头:“可怜可叹,堂堂宗室太妃连身上的衣裳都有补丁,这日子怕是没法过了,只能来这里敲登闻鼓了。”

  其他学子们神色更为凝重,数人都纷纷开了口:

  “李兄说得有理!”

  “外戚横行,乃是大祸。”

  大部分人都觉得李举人说得有理。

  若皇帝真是这样毫无原则地包庇皇后、纵容外戚,那么,外戚横行,朝堂必将不稳。自古以来,由外戚导致的祸乱还少吗?!

  杨太妃也听到了学子们的一些议论声,心定了不少,暗道:听那个人的话没错。

  下个月马上就是会试了,现在京中到处都是来赶考的学子,学子们知道了这件事,定会义愤填膺地谴责新帝徇私不公,而顾玦才刚刚登基,帝位不稳,势必会顾忌这些学子们的看法。

  今天因为七夕灯会,这附近人多,最适合造势,是最好的时机了。

  :。:


  (https://www.biqugeuu.com/135_135780/781369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biqugeu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biqugeu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