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老婆也重生了 > 第182章 助学基金

第182章 助学基金


  什么叫思维的升华?

  其实很简单,就是思考的逻辑方式。

  说的再直白点,就是想问题更周全也更灵活,不那么死板教条,遇到困难不会一根筋的梗着脖子硬上,会通过其他方面来解决。

  一般来说,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和成长经历、学习、家庭环境、眼界见识、信息获取度等等因素息息相关。

  如果是天生的。

  徐杨就算重生怕也是做不起这么大的事业,因为重生只是给了他一个机会,并不是说就再不会遇到困难。

  相反,越是他着这样走捷径的人,遇到的困难就越强大。

  正常人做事儿,脚踏实地的做事儿,也会遇到很多困难,但难度和数量都是有限的。

  可重生者呢?

  基本上都是在很短时间内就崛起,速度非常快,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了普通人十多年都不一定能完成的事业。

  遇到的困难自然也会更多,相当于把别人十多年里遇到的困难都集中在了短短几年内。

  当然,重生者的优势可以帮他避开一些困难,但总有一些是避不开的。

  比如说同行的竞争、新旧势力的冲突等等。

  遇到困难怎么办?

  撂挑子不干了?

  当然不行。

  只能想办法解决。

  这点,重不重生都一样。

  重生只能给他提供一个提前起步的机会,和看的比较远的大局观。

  细节方面,因为他不是什么技术人员,也不是什么高科技行业的从业者,只是一个搞古玩的,所以,在细节方面真帮不上什么忙。

  至于他做事儿的思维方式,则一直在进化中。

  随着他的财富、社会地位以及信息的获取能力、人脉等要素的提升,思维方式也在一点点发生变化。

  一个一穷二白的高三学生,和一个身家百亿的大学生,处理同一件事情时,方式是绝对不一样的,哪怕是同一个人。

  他也一样。

  当然,做这种和全行业为敌的事情,一般人脉和他的财富也帮不上什么忙,也没有重生前的案例可以参考,只能自己想办法。

  他现在能想出来的办法,就是进行自我限制。

  让出一部分空间给那些人去折腾。

  他也不打扰对方,自己在自己画的圈子里默默耕耘。

  这就挺好。

  等羚羊科技上市。

  等他的人脉发展到比较高的层次,有了金钟罩和护身符之后,再把圈子放大,甚至彻底抹除。

  但换个人,想到的办法和未来可能就不一样了。

  比如说王海洋,在发现困难之后,只会感觉对方势力非常强大,是无可撼动的,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死,要么别干。

  这不是能力问题,纯粹就是身份和见识的差距。

  徐杨的见识可是从未来带回来的,很清楚这些现在还根深蒂固的势力,在未来会被一步一步瓦解,虽然还不够干净,但瓦解的也差不多了,基本上不敢想现在这样光明正大肆无忌惮的搞事情。

  这种“见识”,说出去都没人相信,尤其是03年这个时间点上,这些顽固势力的权势正处于巅峰,要钱有钱要权有权,在国内基本上是无敌的,除了互联网这个新兴领域。

  所以,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之后,王海洋更兴奋。

  连夜开工,构建这个基金会的各个细节,从成员组织到口号和宗旨,从整体构架到费用标准等等。

  反倒是徐杨自个儿暂时插不进手去了。

  因为在做具体事情的能力上,他是真不如王海洋这样的干将。

  他就是个掌控大方向的,只能偶尔在细节方面提一点建议给点灵感。

  一直到天亮。

  整体框架才算有了模样。

  说真的,做公益基金,其实挺简单,国内多的是人玩这个。

  但想要做好,还要做大做强,这就不是一般的难了。

  尤其是管理这一块。

  不管是人工管理还是资金管理,都很难。

  因为这不是管理公司内部的员工,而是志愿者,  管理公司那一套,不能用在管理志愿者上。

  偏偏徐杨和王海洋又都非常清楚。

  只要是和人沾边的事业,管理都是重中之重,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家公司甚至一个国家,都一样。

  因为人不是机器,人是非常复杂的一种存在,要是管理工作跟不上,一定会乱套。

  所以,俩人都是从管理这一块入手,想的就是在成立之初就把基调定下,尽可能的把可趁之机消灭在创立之初,这样,才能在正式运营的过程中降低犯错和出现意外的概率。

  上午,上班时间到。

  张晓颖一到公司,简单了解一下情况后很是无语:“你俩这真是,为了赚那点醋,愣是打算送出去一盆饺子。”

  徐杨和王海洋对视一笑。

  确实,做这个公益基金的初衷是为了提升贴吧的热度和流量,而贴吧本身是不怎么赚钱的。

  现在为了把这个基金做起来,不提得罪人都要往里贴钱。

  可不就是为了赚点醋而送出去一大盆饺子吗?

  但既然有了这样的想法,就再也按奈不住了。

  原因很简单,做好事儿是可以上瘾呢。

  而且目前来看,这种活儿纯属吃力不讨好。

  但以后呢?

  等羚羊贴吧的热度上来之后,等公益基金的名气越来越高之后,收益就不仅仅是“一碟醋”了,而是“一整个醋厂”。

  从长远看,非常值。

  另外,还是那句话,做公益本就不为赚钱,只要能把这事儿做起来,别说还能收获流量和热度,哪怕没有任何金钱和流量上的收获,也是值得的。

  还是那个原因,做好事儿是可以上瘾的。

  只是不知道张晓颖这个总经理支持不支持。

  要是张晓颖从公司发展的角度去考虑,反对这个项目。

  他们只能另起炉灶,把基金弄在羚羊科技之外。

  但没想到张晓颖吐槽一句之后,却道:“这事儿给我留个名额。”

  “你能忙得过来?”

  “能,而且忙不过来也要坐,公司的事儿可以有其他人做,可助学的事儿,却少有人做。”

  “也不能那么说,还是有很多人在做的,只是力量有限罢了。”

  “我当然知道,这不是想要尽一份心思吗?”

  “那行,算你一份,但咱们这个基金可不是一般的基金,担什么职,就要做什么事儿,可不是给你刷名气镀金用的。”

  “我是那样的人?”

  “嘿嘿嘿,不是,那,早点把这事儿搞起来?”

  “对,越快越好,先申请注册,管理这块,直接从咱们公司内部选人,基金会的控制权,一定要掌握在咱们手里,不能让外人胡乱插手,宗旨一定不能变,钱款这块也要做好,争取尽可能的做到透明和公开,这不难。”

  “一点也不难,只要用心认真统计,别说每一分钱了,就算是实物,每一瓶矿泉水是谁喝的都能统计出来。”

  “就这么干,”徐杨落锤,“咱们做的是得罪人的活儿,想要不被群起而攻之,就一定要站直立正,绝对不能给某些群体挑刺找茬儿的机会。”

  一声令下。

  偌大的羚羊科技迅速动了起来。

  法务、财会等团队很快投入工作。

  程序员们更是争先恐后的忙活起来。

  基金会是为贴吧引流而生,框架自然要搭建在贴吧内部,如此一来,就需要搭建一个在贴吧基础上诞生的小站点,专为这只基金而设。

  没什么技术难度。

  但活儿也不少。

  得忙很久。

  同时,王海洋手下那些做营运的,也开始准备方案。

  炒作是肯定要炒作的。

  互联网时代,不炒作根本没有热度和流量。

  在徐杨的指点下,这些个专门做营运的员工们都开了窍,知道了互联网是个怎么样的玩法,不说多有创意吧,但至少是中规中矩的,让人挑不出毛病来的那种。

  说实话,一家公司内,最需要的就是这些中规中矩的能做事儿的员工。

  有创意是好事儿,但只有创意也是不行的。

  徐杨对员工的要求就是这样,创意可以有,但前提是先把本职工作好好完成了再说。

  真要好创意,专门为员工开工的员工投资渠道可不是摆设,渠道有,资金有,执行这块嘛……

  暂时还没有特别好的创意,或者是值得投资的创意。

  所以,还不知道执行力如何。

  但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是毫无问题的,执行能力更是无可挑剔。

  反正徐杨在公司里待的这大半年时间里,基本上没有发现执行层面的问题。

  也因此,一天下来,基金会的各项细节就有了个大概模样,从募捐告示,到相关法律条款,再到资金收纳存储和发放流程等等。

  反正徐杨和王海洋设想中的基金会,就已经有了雏形。

  连宣传文案也弄了几套。

  现在,就等正式启动了。

  当然,启动才是最关键的,因为这项目涉及到的内容太敏感,也太大,最起码得向相关部门打声招呼甚至请求一些批示。

  这个任务,普通员工可就完成不了了,连张海洋也没办法。

  张晓颖这个总经理都差点意思。

  只有徐杨亲自出马。

  在一周前,徐杨还没有相关人脉。

  但现在,他有了。

  他做新生代表最大的好处就是认识了那位教育部门的准大佬,拿到了人家秘书的电话。?

  :。:


  (https://www.uuubqg.cc/136_136340/7096061.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