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文道宗师 > 第八十章 六月的江湖

第八十章 六月的江湖


  司马鸣风显然不这么认为。

  江南市中心区一间茶楼,他和一名中年男子相对而坐。

  面前杯中盛着淡黄色的茶水,茶香飘进鼻孔,两人的心思却全然无心品尝。

  “司马,《大漠》第五部的稿子准备的怎么样了?”

  司马鸣风眉头紧皱:“快了,月底吧。”

  对面的中年人微微摇头:“再加快些,这几天我已经收到十几篇投稿,都是仿照的《龙虎斗京华》。年轻人脑子转得快,耐心也不多,不能压的时间太长,否则他们就另投他家了……”

  事实上每家杂志社都有当家作者。

  《华夏青年》目前有两位,一位就是沈哲的武侠专栏,一位是笔名“当年花季”的青春专栏。

  中年人就是《江湖》杂志的总编,姓王,而司马鸣风十几年来一直就是这家杂志社的专栏作者。对于他这样的地位,总会有些特殊待遇,比如发表先后或者时机,适当倾斜。

  文学上开宗立派的毕竟凤毛麟角,后来者往往还是踩着前人趟好的路往前走。

  《龙虎斗京华》连载三期,国内两家最大的侠客杂志就收到数十篇此类稿件,基本上都被暂时压下。

  《江湖》和《东方奇侠》也需要看看风向。

  “司马,你写的就是侠客文学,觉得那个桃花岛主能站稳脚跟么?”王总编面带忧色。

  如果《华夏青年》的武侠专栏站稳了,以他们的发行量,作为目前国内此类杂志领头羊《江湖》,必然沦落到第二位。

  最让他担忧的是,《江湖》读者会不会大量流失?

  “老王,不要太担心,那小子每期连载两回将近三万字,这种创作速度就是最大的弱点。不可否认,文章的质量很高,但正是应为这样,我敢肯定,他必定无法支撑专栏长期存在。”

  “那位姓钟的总编不是搞文学的,到时候读者不满,看他怎么收拾!”

  王总编道:“那你就不准备对那位作者做点什么?”

  两人看起来很熟悉。

  司马鸣风说话少了许多顾忌:“你以为我不想,可那小子一直不吭声。”

  “这几天又突然曝出身份,确实是个天才,可年龄在那放着,我……”后面的话却没有说出来。

  王总编点点头。

  搞文学的都算文人的话,他们对骂也要一个身份对等。

  老头骂老头,大师对骂更精彩,前辈明面上攻讦小辈,那叫以大欺小,除非这个小辈走上了歪路。

  心里有些不以为然,作为侠客杂志总编,自然对此类文学了解很深。

  虽然不像孙长卿这样的老教授很快看出新武侠的思想内核,也隐约感到不同寻常风雨欲来的意味。

  “司马,回去好好看看那本杂志,或许有些启发。”

  话中给司马鸣风留了面子,毕竟让他去学习一个后辈的创作手法,有些不太好听。

  ……

  在梁师出现之前,原时空也有武侠,不过后来被称为旧派武侠。

  以沈哲看来,即使是旧派武侠也比如今的侠客小说更为进步,朱贞木的《七杀碑》、王度庐以《卧虎藏龙》为代表的鹤铁五部曲、白羽的《十二金钱镖》等都很耐读,更不要说《蜀山剑侠传》了。

  他当然忍不住瞎研究一番。

  认为旧派武侠肯定受到不少《水浒传》的影响,那部名著前半部分也能看作一部武侠小说。

  整个内容描写的便是梁山和方腊两个侠客集团的命运浮沉,梁山集团受招安影射江湖和庙堂之间的妥协,不受招安的方腊集团不容于正统社会,最终消亡。

  太祖都说过:《水浒传》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

  沈哲没资格评价太祖,至于梁山好汉们投降好不好,看看他们的结局就知道了。

  但书中投降后的部分,肯定不能算是武侠小说了。

  而这个时空没有《水浒传》这部书,或许也是造成侠客文学格局百年不变的部分原因。

  梁师对武侠的另一大功,便是成功把江湖和庙堂割裂开来。

  在现实世界之外,创造出一个新世界——江湖。

  这个江湖可以称为梁氏江湖,里面生活着很多现实中不太可能出现的人物,这些人物的性格,具有现实中人普遍压抑的特征,所以华罗庚读过之后,把梁师的作品称为成年人的童话。

  此时沈哲还不知道南方有位侠客大家给了正义的评价,他也有自己的看法。

  武侠小说界最为普遍认可的,应该是金古梁三大师。

  因为他们每个人都创造出了一个江湖世界,梁氏江湖、金庸世界和古龙世界。

  用玄幻奇幻的说法,就是开辟了领域。

  领域之内无敌。

  情节、故事、文笔抛一边,只看每个世界的情况,梁氏江湖太传统,古龙世界人性太黑暗,金庸世界最美。

  所以金庸最出名,如果可能,沈哲也想去转转。

  ……

  六月十日,《华夏青年》本月第二期发行。

  此时整部书连载过半,经过上一期高潮的铺垫,杂志销售又迎来一拨增长。

  总编钟离已经拿到市场部预估数据,松了口气。

  预测本周最终销量能达到480万册左右,能否超过500万大关要看运气。

  他也做好了销量下滑的准备,月初的市场调查显示,很大一部分读者属于习惯性订阅。但他没有料到的一个情况是,原本的青年读者买回杂志后,反而勾起了老年人的兴趣。

  失去的那部分读者大都是年轻女性。

  钟离并不在意,只要销量没有下滑,作为商人就是成功的。

  最大的收获是除了版面设计、市场宣传之外,一名好作者的作用远超他的预料。

  读者不关心这一点,只想尽快读到后面的情节。

  这两回出场最重要的人物是心如神尼,挥手间制服追杀柳梦蝶的四名凶徒,收柳梦蝶为徒。

  为了突出柳梦蝶的学武天资,书中还塑造了慧修这个比神尼大三十年的记名弟子:“嫌我资质和根基不够,许多超妙的武功,无法练习,到现在还只是一个记名弟子。我也自知不能继承她的衣钵,能跟她老人家学几手粗浅武功,也很心满意足了。”

  “心如神尼!”

  “我发誓,神尼绝对是本书最牛的人物!”

  “原来柳老拳师也不是最厉害的,塞外好像有一群神僧神尼都比他厉害!”

  “哪来的一群?”

  “唉,你怎么看书的,‘他们武功卓绝,精于医术’这句看到没,他们不是一群是什么?”

  “你们都没我认真,还说心如神尼最厉害,我问你们,她是谁的弟子?”

  这句话一出,众人连忙翻回去重看。

  “晦明禅师!”

  “心如神尼是晦明禅师第三代唯一女弟子,那必然还有其他男弟子,一个师傅教出来的,能差得了?”

  “有点吓人啊,柳梦蝶说神尼比她爹武功厉害,那么二代弟子和晦明禅师本人不成神仙了?”

  《龙虎斗京华》创作出来后,在香江反响很大,梁师接着发表《草莽龙蛇传》巩固成果。然后在此基础上,演绎出天山系列,所以时间人物线现在都不清楚,难怪这帮读者大惊小怪。

  这是武侠小说一贯的创作手法。

  出来个牛人,然后被人打趴下,最后会出来武功更牛的侠客,吓跑一群人。

  金庸老先生也很擅长这种手法,《射雕英雄传》出来江南七怪牛叉轰轰,却打不过梅超风,丘处机出场一副世外高人模样,读完全书才发现实在不咋的,五绝面前小虾米一只。

  所谓五绝之下,皆为蝼蚁。

  这个时空的读者却没见过这种情节,一个个看的面红耳赤。

  恨不得马上跑到塞外,求见晦明禅师纳头便拜。

  六月的侠客界,《龙虎斗京华》掀开江湖一角,便让无数侠客爱好者坐立不安。

  ;


  (https://www.uuubqg.cc/18_18688/301883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