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文道宗师 > 第172章 三部曲

第172章 三部曲


  “网民喜欢的并非是自主性的思考,而是表达观点之后的责任免除、喧嚣和议论。缤纷多彩的各种论坛上,十数只所谓的网络意见领袖,和西方民主政治中选择不合格的当政者极为相似。光荣上台,一番折腾后低调消失,为失败买单的依然是网民本身……”

  畅销天王申公子在《虚拟的权利》一书中,对网络乱象进行了猛烈抨击。

  被看成一只只的网络意见领袖当然不服,开始反击。

  而半数网民的反应则让他们看掉了下巴。

  “申公子说得好!”

  “我们的确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管理方,恢复网络秩序!”

  “顶,就是这丫书卖的太贵了……”

  对此,往往搞不清他们擅长领域但是莫名其妙被称作“专家”的独特群体,瞬间集体高潮,文章乱飞。

  另外,在通俗文学界,以汪中天为首的那帮作者,和申公子一方针锋相对。

  “网民意见是民意的组成部分,而民意高于一切!”

  “打倒申公子!”

  这个夏天,空气流火一般,网络世界已经沸腾,油花四溅。

  网民分成两拨,汪派似乎想依靠所谓“民意”来展示肌肉,另一拨在申公子“强有力”的领导下唾沫横飞。

  然而并没有什么蛋用,政府毫无动作。

  唯一造成的影响,大概就是申公子的作品《虚拟的权利》被炒得发热。

  短短两周即销售600多万册,千万在望,再次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畅销天王的名号不是白叫的。

  这场网络论战持续了半个多月,看起来依旧会继续下去。

  ……

  之所以会爆发这种不见面的唇枪舌剑,都说是因为申公子书中的观点太过激进,开什么什么倒车。

  在沈哲看来,根源在于华夏信息部门传出的一项数据。

  2002年六月初,从信息产业部门流传出的这项数据让业界纷纷惊呼,数据显示国内网民数量正式突破一亿。

  占据总人口二十分之一的人口,通过网络进行日常交流。

  这个虚拟世界的影响力显露无疑。

  如此大的数量级,每人上传一句话就能让人读上一辈子,自然是一片混乱。

  申公子属于自己往枪口上撞。

  不管怎么说,宅男有了不出门的新理由。

  部分专家称,网络已经逐渐变成一个新的世界,正日益影响我们的生活。

  “废话,这算什么,真是没见识,以华夏的人口基数,等到网民达到十五亿的时候再说吧……”

  沈哲站在空调出风口,好好爽了一把,回到电脑前。

  刚才出门办点事,弄得浑身不舒服。当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散热的唯一方式是蒸发吧,所以他感觉很干,咕咚咕咚灌两杯水才缓过劲。

  继续在群里和一帮书迷扯闲篇。

  “沈大回了吗?”

  沈哲懒洋洋的发个表情。

  “说句话呀。”

  又是一个聊天表情。

  今天刚被群主拉进最大的个人书迷群,在线的将近3000人全冒泡了。如果他把聊天窗口弄成全屏,再把字体都设定成绿色,和看黑客帝国差不多,字幕流刷刷流淌,根本插不进去。

  群主禁言,一个个抽人发言,跟采访似的。

  “沈大,《云海》会把两个女主角全收了吗,都很好唉。”

  沈哲:“不开后宫。”

  “沈大,《小王子》会出典藏版么,如果真出的话,我会买十套用来送礼!”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小王子?”

  “哈,沈大好幽默!”

  下一位。

  “《明朝那些事儿》第五部啥时候出来,你娃给个时间表噻,等得我心焦……”

  沈哲正要回答,那货被群主一脚崩飞了。

  “说话都注意点哈!”

  沈哲:“……好像是我的书迷,似乎是某地方言,也许并没有不敬的意思。”

  群主胡子:“啊,您不介意呀?那下一位?”

  “请问沈大,您看了申公子的书么,这本书值得买吗?”

  “值得!”沈哲给同行捧个场,开着玩笑,“如果上世纪大变革时期我统一了全国,肯定要当皇帝的。”

  轻松随意的交流,让书迷大为兴奋。

  对于大家强烈要求组织一次书友见面会、或者签售会的要求,沈哲道:

  “饶了我吧,这鬼天气门都出不去。”

  ……

  火热之后是闷热,闷热之后是大雨。

  六月的天,就像厉胜男的脸,说变就变。

  听着雨打窗台,沈哲一瞬间被激活了,撑伞去杂志社溜达一圈,又拉着林语菡在小区来个雨中漫步。

  《云海玉弓缘》在所有武侠迷千呼万唤中,最后两回终于和读者见面了。

  婚礼上,厉胜男闯上天山,使用自残身体的“天魔解体大法”,与大侠唐晓澜内功比斗香消玉殒。

  【金世遗惊骇莫名,只觉在他怀抱之中的厉胜男已是渐渐僵冷!】

  大家的心也渐渐僵冷!

  所有的文学作品中,死亡最有力量,当然,不能死的太逗比,笑死的不行。

  【直到金世遗去得远了,谷之华方始哭得出来!】

  【不错,她是比金世遗坚强,但是她的伤心,只怕更在金世遗之上!】

  盼望沈哲开后宫的读者更是无法接受,不但没开成后宫,最后反倒落得个两手空空。其中一个用生命达成的结果,虐得人欲死欲仙。

  一时间,“江郎才尽”“给个交待”的呼声传到沈哲这里。

  前几天称兄道弟、沈哲哥哥的书迷全都不答应了,颇有不改结局不罢休的势头。

  沈哲把网线拔了。

  直到一个星期后,讨伐他的声音才弱了下来。

  “穷人希望成为富翁,弱者希望成为强者,现代教育把我变成了手无缚鸡之力之人,不知不觉做起了侠客梦。梦见自己师从名师,仗剑江湖……”

  “沈大武侠三部曲描绘出的,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很真实的世界。”

  网名“三子”的书迷在一篇长评中这样说。

  “个人认为,《白发》、《云海》、《七剑》的排名是比较公正的……”

  这当然得不到所有人的认同。

  “《七剑》内容稍乱最差,我不反对,但前两者排名要换过来!”

  “同意!”

  讨论终于进入了正常轨道,论起排名,大家不免再进行一场高手、美女的大比拼。

  因为一个江湖世界经过三部小说之后,已经清晰的展露在读者面前。

  晦明禅师、乔北溟、金世遗、白发魔女……为一大群江湖宿老、新秀争论不修,至于最初《龙虎》中牛叉轰轰的柳老拳师,根本排不上号。

  再排女侠,更是找不到统一的说法。

  在这样纷纷扰扰的情况下,孙长卿的文章姗姗来迟。

  ——《武侠文学革命的高峰》

  “如果说一百年前的文学革命使小说进入文学的神圣殿堂,那么现在正在进行的武侠连载也使武侠文学第一次进入这座宫殿。”

  “《云海》是其代表,以侠为核心,寓文化于技击……”

  “康熙的私生子唐晓澜竟然被设定成天山侠客,历史和真实的糅合叹为观止……”

  “这是又一场文学革命!”

  这篇文章一出,就被武侠爱好者到处转发,颇有些终于被正统人士接受的荣耀感。

  事实上,连孙长卿教授本人在学术界都得不到承认。

  别说也很高傲的文坛了,因为经常约稿,沈哲和《文学选刊》总编归景林交流比较多,相互谈论过短篇小说和《小王子》,甚至他的历史作品,唯独没有提起过武侠小说。

  彼世,当人们张口闭口武侠典故时,依然不少人认为武侠不过如此的,还大有人在。

  沈哲看了也摇头,高兴的早了点。

  同志仍需努力。

  ……

  网络发展快,文联反应也不慢。

  最近,出版界最关注的事件,估计就是即将颁布的网络版权管理规定。

  网络销售、网络连载成了读者最大的呼声。

  相应的,版权管理办法要需要跟着做出改变,作者尤其关心文联开会研究的结果。

  盈盈一水间——

  沈哲见到风尘仆仆的钟离,连忙喊服务员送上一杯冷饮。

  “辛苦了!”

  “有你这样的老板,我有什么法子?”

  “这话说的,我这样的老板是每个运营官最喜欢的一类吧?”

  “说说而已,我知道你们作者创作一部书比我还要辛苦,试着写过,十万字已经半疯……”

  “我心里不赞同,嘴上赞赏你的看法。”

  两个人好几个月没见,叙了几句,钟离很快把话题引到将来的稿子上。

  “打算好了?”

  沈哲点点头:“还有一年时间,出国两年,缓缓劲。”

  “我比较赞同,你别摇头,是真的赞同。我见过好多作者,写着写着需要换一种思路。”

  “还以为你会逼着我要稿。”

  “这不是还有一年的么,我们肯定能培养一到两名五星作者,撑起杂志社就没问题了。对了,你不是加入那个畅销书作者群了,要是能拉过来一个就更好了。”

  沈哲挠头道:“我拉谁呀,都不太了解。”

  “行吧,你看着办,反正到时候杂志社离了你一样转。”

  “……”

  钟离话音一转:“不过,这一年你还要交上五十二个周的稿子。”

  “为什么是五十二个周?”

  沈哲掰着指头一算,好笑道:“敢情全年不能断稿啊。”

  “就是这个意思。”

  “第一部已经准备好了,话说主题和你刚才那句话的意思差不多。”

  “哪句?”

  “刚见面的时候那句,如果你深深爱着的人,却深深的爱上了别人,有什么法子?”

  “青春小说?”

  “非也,还是武侠。”

  沈哲所说的就是前两天完稿的《白马啸西风》。

  这段时间,他一直想着后续武侠小说的连载顺序和选择问题。

  《云海》完结,天山江湖随之完善,梁派武侠退出考虑范围,接下来肯定要优先选择金庸的作品。

  古龙的小说如今还不太合适。

  因为他的几十部作品早期的太弱,后期的太罗嗦,高峰期的不适合沈哲的年龄。

  二十岁的青年会写出什么作品?

  二十岁的大学生在想些什么?

  荷尔蒙旺盛分泌,想的当然是追女问题。所以写出爱情方面的作品不用不奇怪,青春文学不用说,梁派武侠小说本身就是武侠+言情,基本上遵循了这一原则。

  即使《明朝那些事儿》也是轻松幽默,丝毫不带老学究的味道。

  金庸写历史,出道时已经三十一岁了。

  古龙写人性,奠定独特的“浪子”风味时,也将满三十,更不要说成熟期了。

  当然,这二人没出道前默默无闻,沈哲已经被公认天才。

  不过,最经典的那几部还是要拖后几年,至少要等到大学毕业后。所以经过慎重考虑,选择了三部作品,可以让杂志社用到明年。

  一悲,一伤,一乐。

  悲的是《连城诀》,这是一个坏人的江湖世界。为夺连城诀,徒弟可以杀师傅、父亲可以杀女儿,可以夺人妻子、陷害朋友。大侠们天良丧尽,大悲无声,最终相残而亡,掩卷让人如鲠在喉。但主题是“问世间,情为何物,财有何用?来也空空,去也空空”,主角狄云和水笙携手入雪谷,寻一片暖情天地。

  和梁派一悲到底不同,悲的是别人,结局合家欢。

  这一部放到最后发表。

  伤的是《白马啸西风》,李文秀和苏普之间的分离很伤,但也仅止于伤,没有悲,和校园爱情一样无奈。

  这一部要放在下期发行的杂志,紧接《云海》开始。

  和最近燕京火热的青春舞台剧南北对应。

  最后,乐的是《鸳鸯刀》。

  这部金庸作品可以看作《鹿鼎记》的前身,或者创意前奏。让人记忆深刻的太岳四侠,武功低微,一样可以成为武侠小说的主角。武侠中也是第一次出现喜剧、甚至逗比的人物,以后不断出现,比如桃谷六仙等人。这种创作理念的形成很不容易,从侠客到沈哲的武侠,加上别人的武侠小说,基本上都是主角学成绝世武功吊打配角。

  想来会对那些作者造成很大冲击。

  三部作品都很另类,反潮流的写法,又是一个三部曲。

  这就较上劲了。

  “对了,小哲,老魏准备把你的三部武侠整理在一起,弄出个典藏版,你觉得怎么样?”

  沈哲无语道:“魏叔怎么和你学坏了,太黑了!”(未完待续。)


  (https://www.uuubqg.cc/18_18688/301893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