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侯爷贵性 > 第二百六十章 东坡肉

第二百六十章 东坡肉


  柴珏答道:“正是我与你提及过的苏子瞻。”

  “苏……苏,苏,苏子瞻?!”

  乐琳双眼大亮,抬眉圆睁,要用手捂住唇,才掩能住几欲喊出的惊呼。

  苏轼?

  苏轼!

  是苏轼!

  是那个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轼。

  是那个写“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苏轼。

  是那个写“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苏轼。

  是那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的苏轼。

  是那个“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苏轼。

  ……

  欣喜的情绪来势汹汹,乐琳深吸一口气,竟是久久都说不出一句话。

  “安国侯何故愕然失色?”

  苏轼狐疑莫名,嘴角微扬,微笑道。

  柴珏亦是不解,推了推乐琳,蹙眉问:“你是怎么了?”

  “我,我……”

  乐琳转头看向柴珏,脸上依旧是激动、惊喜的神色:“我现在、马上、立即、立马要去做一件事情。”

  一件她心心念念了很久的事情。

  在乐琳第一次面见王安石的时候,便暗自心想,若是能有幸得见苏轼的话,她一定要做这么一件事。

  “什么事情?”

  柴珏好奇问。

  还未等得到回答,他的右臂已经被乐琳一把拽过去,拉扯着往月洞门的方向去。

  一边快步疾走着,乐琳一边大声喊唤道:“史掌柜,史掌柜!……史昌,史昌!”

  史昌恰好在附近,闻声赶忙前来:“东家,小的在,小的在!”

  “上好的五花肉还有么?”

  “有,有!”

  史昌见东家既急又赶,于是忙不迭地应答。

  乐琳大喜:“是带皮的吗?”

  “带皮的,带皮的!”史昌的头点得似捣蒜一样。

  “好,”乐琳用力抚掌,大笑对柴珏道:“走,咱到灶房去!”

  “去做吃的?”柴珏猜到个大概。

  “嗯,做吃的!”

  乐琳狠狠点头,挟着他的手臂,往灶房狂奔而去。

  她要做“东坡肉”给苏东坡吃!

  ……

  那边厢,苏轼对那仓忙离去的二人,尚且来不及反应,却听得身旁的文彦博无奈叹了口气——

  “唉!”

  “文大人,何事叹息?”

  苏轼忍不住问道。

  “子瞻……”

  “晚辈在。”

  “老夫诚心劝你一句。”

  “晚辈洗耳恭听。”

  “莫要和乐琅走太近哟。”

  “啊?”

  “近墨者黑,”文彦博语气凝重,说道:“近墨者黑呀。”

  ……

  夜渐渐深了。

  刺骨的北风,明明吹得姚宏逸瑟缩不已。

  偏偏,背脊都湿透了汗。

  是冷汗。

  手中的书籍只读了约莫三分之一,他用衣袖拭了拭额角的汗珠,长长地、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轰!

  又是一枚烟花。

  姚宏逸一时分了神,只愣愣看着远处的空地。

  “都读完了?”

  庞籍问他。

  店家一早已回到屋中,庭院里就他们二人。

  姚宏逸缓缓摇头。

  “怎么了?”

  “太……”

  姚宏逸才张了口,忽而不知如何说下去。

  太过大逆不道?

  太过匪夷所思?

  惊世骇俗?荒诞离奇?

  不,不。

  都不是。

  饶是他博览群书,也想不出一个贴切的词句来形容。

  “太难以言喻了。”

  片刻,姚宏逸回道。

  “唔……”

  庞籍不置可否。

  又问:“怿工,你读到何处了?”

  “第三章。”

  “有何困惑之处?”

  姚宏逸紧皱眉头,沉默了好一会儿,认真问道:“书中对于君王与朝廷的释义,恩师赞同吗?”

  “哦?”

  “‘君主之权,自古谓曰授之于天,是为天命所归。然,自商汤灭夏至今,朝代更迭多矣,既是天命,何故反复?’”

  姚宏逸翻到前面的一页,念读道。

  庞籍挑眉:“有何不妥?”

  “这……”

  “怿工觉得大逆不道?”

  “嗯。”姚宏逸轻轻点了点头。

  “呵,”庞籍讪笑了一声,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你亦是熟读的,为师不认为你会是如此迂腐之人。”

  顿了一下,他一语说破姚宏逸的心事:“你真正不赞同的,是书中‘君主之权授自盟约’,以及‘君主之权源自武力’的说法;你真正不赞同的,是书中对于六种不同政体的结论与构想。”

  “恩师洞若观火。”

  姚宏逸不掩饰自己的否定。

  远处烟火的声音渐渐变小。

  风声愈发变得大了。

  夜愈深,风声愈强,呼啸著刮过光秃秃的玉兰树。

  许久,庞籍才问道:“你认为此二种构想,比之‘君权授之于天’,如何?”

  姚宏逸频频摇头,感慨的叹了一口气,无奈道:“确实更合情理一些。”

  “唔。”庞籍嘴角微扬,似是讥讽,又似是释然,反正不是疑惑:“那你何以不赞同?”

  “太冷漠,”姚宏逸早料到他会明知故问,朗然坦白道:“这本书,笔锋太冷,太过超然度外,弟子不喜欢。”

  “哼!”

  庞籍嗤然,冷哼了一声,伸过手去,夺回姚宏逸手中的书,道:“怿工既是不喜,无谓再读。”

  姚宏逸顿时醒觉自己方才的话语太随性,闪避过庞籍的目光,默然不语。

  却不到片刻,他又忍不住问:“恩师,难不成……您认为书中所言的构想,真的有可取之处?”

  “有何不妥?”

  庞籍不以为然。

  “一山尚不能藏二虎,国岂能有二君?况且是书里说的什么‘贵族共治’?”

  姚宏逸说着,心头猛地一跳,惶恐道:“恩师,这是谋反呀!”

  他一下站了起来,走上庞籍跟前,想要夺回那书:“此书不能留!”

  庞籍虽老,竟也眼明手快,连忙将书收入怀中,也站起来,往后退了几步。

  “怿工,”他肃然问道:“你是为了什么而入仕?”

  “为天下黎民,为百姓福祉,为匡扶社稷。”姚宏逸想也不想,脱口而出。

  庞籍皱了皱眼角,深深注视着姚宏逸,一字一顿地说道:“既是为天下苍生,若有更好的法子,何以固步自封?”

  姚宏逸心下一凛,静静立着不动。

  他无法反驳。

  他是不愿反驳。

  内心深处,有丝丝的、轻不可闻的碎裂声音。

  他知道,那是一直以来,自己默默恪守的君臣之道,正在无声无息地碎裂。

  ……


  (https://www.uuubqg.cc/35_35556/263393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