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鸟丝奇遇记 > 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五章


  等耶律淳感慨完,西夏的军队竟然率先发起了进攻。

  古代骑兵作战,讲究的就是一鼓作气,当然了,一鼓作气也分打法,最重要,最金贵的重骑兵肯定不会第一波就冲上去送死,第一波冲上去送死的肯定还是那些悲催的奴军,第二波是轻骑兵,第三波才是重骑兵碾压破阵,然后所有的骑兵再随着重骑兵突入敌阵。

  西夏人是这么干的,可是再看对面的武安军呢,敌人都开始冲锋了,所有人还在马下喂马呢,军用饼干不仅仅能喂马,还能人吃。再喝点后面送来的热水,那滋味,好极了。

  西夏人的奴军已经冲到了一里地之外,还坐在地上啃干粮的武安骑军们只听到头上“嗡……”的一阵齐响。

  正啃军用干粮的队正王二斗头都没抬,“二零炮”那揍性跟后世听炮弹嘶啸就能辨别炮的品种的老兵一个鸟样。

  之所以称之为二零炮,是因为这门炮的学名叫做二十石弩炮,简单到令所有木匠们瞠目结舌的结构,然后强悍到令人惊讶的破坏力。唯一比较奢侈的是,整个弩炮需要成年牛的背筋二十条,四蹄的筋腱八十条,钢套筒五个,润滑油若干。耗费很平均,正好是二十头牛的产出和十斤上好的钢材。

  牛筋什么的都好说,整个弩炮最能让其威力发挥的三个部件全部是钢材制作,没有制作轴承的本事,但是鸟丝有金属打磨的技术啊,滑桶轴承虽然磨损率高了一些,但是并难不倒大宋的匠人们,所耗费的无非是一些人工罢了。在特殊加工设备的帮助下,一个熟练的学徒一天就能打磨出两个合格品来。而像这种铁匠学徒,整个武安军工坊没一万也有八千,当然他们都是各司其职,跟在大匠师傅们打下手的。

  真正厉害的还是那些墨门的名匠,鸟丝以为他们家传的冷锻技术就算很厉害了,可是在墨门支援来的五位名匠级的铁匠面前,鸟丝也不得不承认,家传的技术比人家在很多方面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就拿精密铸造这种在现代也是了不起的技能来说,墨门的名匠就能将误差做到微米级,可见他们有多厉害了。甚至有位以前在大宋铸币工坊指导技术的墨门名匠能连开十炉青铜件,每个硬质青铜的零件保证组合完全吻合,比机床切削出来的都要精密。

  这还是铸造,那些打造的师傅们更夸张,先不说那些名匠们了,就连大匠级别的师傅,都能每天打造五把百炼钢刀,每把刀的误差不超过毫米。

  至于说鸟丝还藏着掖着的流水线制造,在大宋的工坊之中,早就已经流行几百年了,打刀的是师傅,只负责将大徒弟打造好的刀坯进行精加工,让其无限接近成品。淬火之后再交由二徒弟安装把柄护手,最后是三徒弟磨刀抛光。至于其他的小徒弟,只有拉封箱添碳的资格。

  在铁匠门里有句行话,三年风箱三年碳火,三年磨刀三年锤柄,三年炼铁三年打坯。熬过了十八年之后才是出头之日。

  六年的风箱和添碳让学徒们对于火候的掌握基本入门,而三年的磨刀和安装把柄之类的杂货,则能锻炼学徒们的耐性和细心,熬过了这六年,师父才肯教真东西的。再经过六年的基础实践,你才有成为真正匠人的资格。

  记住,仅仅只是资格。

  就像是港城孙家的铸剑坊一样,他们算是铁匠世家,因为他们家的孩子从小就开始接触和训练,所以他们家孩子成型的速度比别人家要提前十几年,这让他们的优势就变得让人无法超越。

  别人需要四五十岁才能成为大匠,他们孙家人或许三十岁就能成为大匠了,十几年的不仅仅是体力的差距,也是精力的差距。

  武安军司在籍的大匠人数就超过了三百人,其中仅仅铁匠一支就有多达一百二十人。

  “嚯,八零炮,这群牲口啊,打这些杂鱼用得着八零炮啊?”王二斗口中的八零炮可不是口径八十,而是跟二零炮一样,所需要的拉力为八十石。

  要知道,二零炮的射击力度已经比大宋的经典重装备八牛弩还要强那么一点点了,更别提八零炮了,就算是大宋最重型的床弩也达不到八十石的力度。

  至于说射程和射速,筋腱所制作的弩炮是没法跟硬质木材打造的床弩比的。首先一条,在弹性系数上就没法比。

  就拿以前说过的神臂弓来说吧,那弩臂可是上好硬木经过几年的精工细作才能完成的,弹性比现代化的钢材都要好得多。

  而大部分是木头和牛筋制作的弩炮,根本就没法跟那些精工床弩比较的。虽然威力上差不多,但是射程上还是有很多差距的。

  可有一条,床弩生产快啊,只要牛筋硬木管够,就武安军工坊那群大匠和学徒们,一天能制造五六十具之多。这里拉来的上千辆弩车,也不过就是四五个月的产量而已。真正的大头是固定在城墙上的守备部队。

  二十石弩炮一次也就发射三支加长的重箭罢了,八零弩炮却能一次飚射出十二根加长的重箭。

  虽然弩箭很劲霸,但是杀伤效果却不太明显,一轮齐射而已,也只不过杀伤了几百人“而已。”

  跟当初对付辽国集团军的时候完全没法比,因为当初辽国人是在排队枪毙,摆出的是密集的攻城阵型。而现在则是西夏人的集团冲锋,只不过是散布在三岔河口那广阔的平原上。

  要说西夏人也是在作死,正常打仗哪有一窝蜂冲上去的啊,谁不是先试探了再试探才发起总攻的。

  这乱七八糟的几万人突然一窝蜂压上去,无形中又加大了人员密度,不是更加利于武安军的弩炮部队么?

  其实这倒是错怪西夏的总指挥了,李坤吾虽然人长得很挫,但是他打仗的经验却很老道,看见那些架设在箱车上的弩箭,他立刻就知道了一问题,零散的试探性冲锋根本就是在添油,面对几百具重型弩弓,零散冲锋的人能被射成筛子。不用多了,来上两次试探全灭,己方的士气必然会被打压到底,到时候别说打仗了,不溃败就很幸运了。

  感谢成活3、ZHUANGLIANG\书友2022、书友1568、星光战士的月票,谢谢。

  (本章完)


  (https://www.uuubqg.cc/52_52432/2900807.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