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三国之霸业 > 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处要塞的驻防

第一百二十七章 三处要塞的驻防


  法正说完两处,没有继续再说。

  “孝直,还有第三处为何不说了?”秦成问道。

  “主公有所不知,第三处在天水与汉中的交接处。名唤铁龙山。我军当初夺取定军山的时候,张嶷将军曾派一支偏师进攻阳平关,主公可曾有印象?”法正看着秦成,说出一处所在。

  “嗯,确实有,是益州降将邓贤!此时正率军驻守在阳平关!”张任接话道。因为邓贤与张嶷都是他昔日的部下,所以十分上心。

  “这个铁龙山中间有一条山路,出口就在我军把守的阳平关,而入口则在天水附近的武都。现在汉中全境已经在手,阳平关与定军山的威胁已经解除,属下建议,可以将这两处的兵力分别调往武都、斜谷以及子午谷把守!”汉中之战前,这几处的把守,一方面是为了预防马超和曹操的偷袭,另一方面是万一失败,给自己预留后路。如今汉中已克,后路自然没有必要再保留,正当趁着这个时机,将兵线往前推移,为日后进攻长安和天水打下准备。

  秦成思索了一下,觉得法正的建议十分必要。

  “这样吧!让张嶷带着定军山的守军去子午谷附近驻防,再调集阳平关的邓贤去散关附近驻防!至于武都嘛!”秦成环视了一圈,看到后边的李严:“武都就让李严将军去驻防吧!”李严有勇有谋,防守武都应该问题不大。

  “这三处,每处调兵三千人!所到之日,立刻布防,不得有误!”秦成责令道。

  “主公!现在的阳平关守将邓贤眼过于顶,恐不堪大用,还望主公再另行斟酌人选!”张任出列,他对张嶷、邓贤两将十分熟悉,张嶷驻守子午谷问题不大,但是将散关交给邓贤,他实在是不放心。

  秦成对邓贤了解的不多,听到张任如此说,内心以为张任是担心自己旧将过多在外领兵的原因,也没有在意。但是为了以防万一,还是吩咐雷铜带领两千士兵驻守下辨,以策应散关与子午谷。

  张任见秦成如此安排,也不再多说,缓步退下。

  几个关口人员安排完毕,秦成又亲书一封,密封严实,叫来一名书佐:“你将此信送交给曹操,速去速回!”

  书佐接过信件,拱手告辞。

  几件事情已了,秦成长出一口气,剩下的就是加固南郑城防,安置战俘,抚慰百姓,发展民生之类的琐事,这些事情交给法正、尹默、李恢来处理就好了。为了提高效率,秦成还特意从成都到来了董允、费祎。这两人现在才刚刚二十余岁,此时在成都为官的是费观与董和。为了磨砺董允、费祎,秦成破例招两人入汉中,协助处理军政之事。

  ......

  军令所到之日,偏将军张嶷在定军山留守士兵一千,自己带领四千士兵沿着山路开始挺进陈仓山,准备在子午谷附近安扎驻防。偏将军李严也将投石车交接完毕,带领三千士兵自南郑出发,前往西北的武都附近。唯有阳平关的邓贤出发最为缓慢。汉中一战,邓贤作为后续力量,完全没有发挥一点作用,仅仅在定军山之前辅助张嶷拿下了阳平关而已。所以攻占完毕后,诸多将领分发奖励,唯独少了他的一份。本来就愤愤不平,此时又要协同雷铜前往最前线布防,心情更加不爽!

  雷铜自从归顺秦成后,在汉中之战中表现十分勇武,尤其是后来的南郑攻城战,他与张翼跟随着张任一路斩杀,也积累了不少军功,此时站在邓贤面前,仿佛高他一等一般。两人在南郑城内汇合,简单的进行兵力交接,便带着三千人朝散关出发。

  出了南郑城,向北就可以来到定军山,离开定军山,渡过汉水的上游,就是雷铜需要驻防的地点下辨城。这是一个小城,依山而建,卡在陈仓山与铁龙山之间。

  简单的环视一周,雷铜朝着邓贤下达指令:“邓将军,下辨城已到,我要开始驻防了,你就带领一千人前往北方八十里处的散关吧!”

  邓贤听完,一股怒火就冲到心头:“雷将军,散关为前方第一战,如何只给我一千人?曹操在长安有十万大军,你认为一千人就可以挡住这大军吗?”

  笑话,这是要让我送死?邓贤内心开始冷笑起来。

  “这是主公的命令,主公只调拨了三千兵马,两千守在下辨城,自然只能给你分出一千人!再说,你一个小小的校尉,听命便是,还敢犯上不成?”雷铜提着手中的长枪,不屑的看着邓贤。

  雷铜因为军功,也已经升到了偏将军,与张嶷等人同职,邓贤现在还是一个校尉。在南郑城,随便拉出来一个武将都是偏将军以上,让雷铜完全没有得意的机会,这会看到低自己一等的邓贤,自然要狠狠的耍下谱。

  “好!既然是主公的命令,邓贤自然没有异议!”看雷铜拿出秦成的名号,邓贤只能打掉牙齿吞到自己的肚里。

  “这就对啦嘛!邓校尉到达散关,记得稳固城防,四处散出斥候,如果有敌军来袭,及时快马回报!我们两处三千人,扼山而守,纵使有一两万先锋前来攻城,也足以抵挡三五日!”雷铜大笑着对邓贤说道。

  汉中群山环绕,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许多山谷纵横,只要安排得当,坚守三五日应当不是太大的问题。

  邓贤也不答话,骑上战马,带领着自己的一千士兵,开始继续向北出发,前往自己需要驻守的散关。

  散关建于秦末,当时汉王刘邦采取韩信之说:“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自汉中由故道出陈仓,还定三秦,就经由此关而入驻长安。邓贤领兵一路前行,早已经被这里的地势惊服。只见四周山势险峻,层峦叠嶂,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难怪散关自古就有“咽喉之地”的称谓。从地理位置来看,大散关北连渭河支流,南通嘉陵江上源,当山川之会处,扼西南西北交通之要道,当时也被称为崤谷。四周看完地势,邓贤收起愤恨之心,开始利用一千士兵,围着山谷之地,安营起来。

  邓贤虽然武艺与统兵方面都不是十分出色,但是也是一员久经战阵的武将。简单的军队布防,做起来还是十分轻车熟路。四周多山,又是春夏之交,树木生长的十分茂密。简单的砍伐,晾晒之后就可以制作成拒马桩,简易的军用篱笆以及一些防守器械。另外为了防守便利,邓贤还在军营安稳后,带领士兵围着散关外围开始挖制各种陷阱,用于防备敌人夜袭或者骑兵冲击!

  一切都在缓步的进行中。

  就在秦军围绕这几个关隘防守布置的时候,潼关之战已经日趋激烈起来。

  ......

  此时,一个面如冠玉,目如流星的年轻武将正一身锦甲的坐在军帐之内。此人身高八尺,虎体猿臂,正是如今的西凉联军统帅之一马超!

  建安十五年,钟繇与夏侯渊屯兵河东,名义上说是进攻汉中,其实不停的在蚕食河西诸地。作为河西的实际统治者,马超感觉曹操是借着征讨汉中的口号来攻打西凉,所以带领着几万羌兵开始与钟繇带领的曹军发生冲突,军纪散漫的马超军队,并不是钟繇的对手,几次交锋,败多胜少。无奈之下,他只有寻求西凉的另一个势力韩遂的帮助。

  唇亡齿寒,在得知曹操屯兵计划后,韩遂果断的放下了以往的仇恨,与马超携手,一同对付钟繇的军队,西凉联军一时间气势大盛,直接将钟繇的军队压制到了长安城内。一击得手,两人顿时认为曹操虚有其名,合计之后,就在建安十六年,趁着秦成争夺汉中的时候,果断的出兵长安。长安城高兵多,围攻几日,毫无建树。韩遂带兵老道,直接建议出兵潼关,一旦潼关攻下,中原就彻底无险可守!

  于是联军调转势头,顺着渭水开始挺进潼关。不料,在潼关遭遇了曹仁!

  曹仁号称曹军第一善守大将,经历了赤壁之战后,为人更加沉稳起来。他利用一万士兵,将潼关经营的如铁打一般。西凉联军本来都多骑兵,不适合攻城作战,后来又有徐晃的大军赶来协助。此番被卡在潼关进退不得已经一个多月。

  长期征战,战线过长,军粮已经越来越紧张,此时马超正在忧心军备之事。

  “大哥!”一名身穿铠甲的武将阔步前来。此人头顶褐色头盔,身披绿色披风,一身轻铠,比起马超更多了一份粗犷,这是马超的堂弟马岱。

  “军粮情况怎么样的?”马超见马岱前来,急忙问道。

  “情况不是很好!粗略统计了一下,最多能支撑我军再用半月左右!再过半月,如果还是拿不下潼关,我们想撤兵都有些晚了!”马岱有些沮丧,长久被困在这里,进退不得,诸多将士都有些惶恐。

  “给曹操送去的求和信,有没有回音?”马超前日差马岱送了一封求和信,准备放弃此次进攻,全军退回河西之地,但是曹操许久都没有回音,既不说同意,也不说反对,就是一味的拖延!

  “到目前为止,曹操还是在借口拖延,我和庞校尉商量了一下,他担心这是曹操的缓兵之计!”马岱口中的庞校尉,就是庞德,现在跟随马超,为人有勇有谋!


  (https://www.uuubqg.cc/53_53487/319391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