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秦汉戮 > 第一九六回:密谋败露祸起萧墙

第一九六回:密谋败露祸起萧墙


  刘安虽然放下了心,不过却没看到刘彻的良苦用心,他更加在意的是淮南国的脸面,作为天下闻名的诸侯,竟然有属下背叛,而且还被皇上削了两县,刘安深以为耻。

  刘安心里清楚,纸终究包不住火,既然走了谋反这条路,那就得一条道走到黑。

  这次能躲过一劫,跟他早年的安排息息相关。

  刘安有一女儿名叫刘陵,刘陵长得漂亮,而且十分聪慧,刘安安排女儿在长安活动,替他收集情报。

  为了谋反大计,他下令淮南国太子刘迁冷落太子妃,不时制造家庭矛盾,目的是让太子妃主动提出离婚,因为太子妃是王太后的重孙女,与王太后亲近。在刘安的刻意安排下,太子妃果然受不了被冷落之苦,主动提出了离婚,离婚报告送到刘彻那里去之后,刘彻认为情况属实,同意了她的请求。

  刘安除了重视情报和保密工作,统筹工作也一刻没有落下。

  他手下的幕僚个个兴致极高,他们时不时撺掇刘安早日起兵,仿佛夺天下小事一桩,淮南王一出马,天下就唾手可得。

  父仇,鼓动,名声扰乱着刘安的心智,他有着极其强烈的干大事的欲望,却也有着种种顾虑。

  刘安的身边还是有明白人的,他曾数次表示要举兵,众人都表示支持,每当此时,八公之首,淮南国第一谋士伍被就跳了出来,反对此事。

  现在朝廷良将众多,造反不成,那就是找死。

  伍被的话的确是个事实,刘安一想到这,气就泄了一半。

  谋反的日子在伍被的反对下一拖之拖,就在他快要泄气的时候,雷被把他告了,把他逼到了悬崖边上,如果朝廷要拿他治罪,那他就只有一条路可走,正好遂了半辈子的心愿。

  谁想到刘彻却只是动了他一点皮毛!刘安也没办法,只能把耻辱记下了,因为不管怎样,刘彻对他算是法外开恩了,若是就这样造反,那似乎与道义不合!

  雷被的事让刘安明白一件事,防人之心不可无,特别是那些在自己身边反对自己的人。

  他把伍被的父母抓起来关了三个月,想让伍被闭嘴,并且好好干活。

  伍被十分惊恐,即便对刘安多有不满,为了父母的安危,也只能乖乖就范,卖力地给刘安出谋划策。

  刘安虽然逃过了一劫,皇上对淮南国最近关注不少,经常问一些淮南国的情况。

  消息传到刘安耳里,他警觉地意识到有事发生,于是下令属下加紧准备,以防不测。

  怕什么来什么。

  正如刘安所料,不测来了。

  元朔六年,刘安的孙子刘建指示幕僚严正上书朝廷,矛头直指他的大伯,淮南国的太子刘迁。

  奏折上写明,淮南国后,太子嫉贤妒能,想要害死刘建的父亲刘不害,擅自拘捕刘不害。

  乍看之下,只是普通的家庭纠纷,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刘彻让廷尉去处理该事,而廷尉则甩给了河南郡守。

  不过,刘彻依然决定冷处理,仅凭文士的片面之词,就给皇叔扣帽子,也不太妥当,况且现在的读书人也是难以驾驭,一言不合给人下套子的事情比比皆是。说句老实话,皇族之中,刘安最让他敬佩,没到万不得已,刘彻决不会拿他开刀。

  可活该刘安倒霉,事情被辟阳侯审卿得知。这位审卿,正是审食其的孙子,审食其当年被刘安的父亲刘长一锤子毙命,审家一直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现在机会来了,审卿自然不会善罢甘休,他暗地里收集刘安的不法行为,把事情捅到了丞相公孙弘那里,公孙弘与审卿的关系良好,因此十分重视。

  从审卿的消息中,公孙弘怀疑淮南王谋反。

  在公孙弘的授意下,刘建举报一事迅速扩大化,打击面增大,很快,淮南国太子与其党羽浮出水面。

  刘安一看形势不对,如此下去,迟早要查到自己的头上,于是,他找来伍被,要尽快发兵,然而伍被的意思还是时机不对。

  你不得不佩服刘安钻牛角尖的精神,过了几天,刘安又找来伍被,表示要发兵。

  伍被又是一番大道理劝阻。

  刘安脸色顿时变得异常阴沉,伍被看他一眼,叹了口气,说道,“大王可以伪造丞相御史玺印,赦免天下豪杰及罪犯,迁他们至朔方郡,再伪造左右都司空上林中都官诏狱书,命令诸侯太子陪驾,造成民怨。”

  刘安听完眉头顿时舒展,马上下令操办,同时派人潜入丞相,大将军府。一旦淮南国发兵,即可刺杀大将军,控制丞相。

  为了以防万一,刘安与伍被也商议了如何除掉淮南国相的计策。

  在刘安看来,已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了,至于东风是什么,刘安心中没有一点底。

  正在刘安等待东风的时候,朝廷廷尉府派人下来抓人,抓捕的对象是淮南国太子刘迁。

  事情紧急,刘安认为必须先除掉国相,内史,中尉,等待朝廷使者一来,即可以造反。

  刘安父子在淮南王府张网以待,等国中那些不听话的官员一到,就送他们上路。事情干完之后,届时将由刘安向天下豪杰振臂一呼,宣布造刘彻的反。

  那是何等的气魄啊!

  刘安陶醉在率领千军万马杀向长安的梦想中,为了等待这个时机,他已隐忍了几十年。几十年来,他不忘父仇,惕厉自省,潜心治国,淮南国在他的手上富庶繁荣起来了,在他的身边,人才荟萃,名士云集。

  刘安不愧是个卓越的国王,然而,这些都不能让他满足,当年田蚡的话言犹在耳,字字句句都落在了他的心上。

  他父亲的死,就像一个梦魇,伴随着他走过孤苦伶仃的童年,加深了他对朝廷的仇恨。

  仇恨与野心,纠缠着他的内心,使他无法自拔。

  七国之乱,他血气方刚,想一展抱负,却由于国力弱小,国中官员强烈反对,只能作罢。

  如今,淮南国国力昌盛,他虽已年近花甲,可是奋力一搏的时机却到了。在刘安看来,当今朝廷无道,赋税日益加重,刘彻奢靡无度,诸侯惶惶不可终日。

  然而,时机真的到了吗?

  刘安的首席顾问伍被曾经不止一次地提醒刘安,现在是太平盛世,皇上雄才大略,文化发达,武功昌盛,民心未失,你的看法是错的。

  听到这些话,刘安固然生气,心中大骂,是谁养了你,你怎么可以如此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

  气归气,伍被的话还是起了作用,在造反的问题上,刘安陷入了犹豫。

  现在的他,不能跟几十年前相比,他老了,什么时候蹬腿翘辫子也不算稀奇,不过,这一大家子人,总不能断了子孙后代的活路。

  孰对孰错,反与不反,刘安已经茫然失措。

  刘安的茫然失措显然影响了他的情绪和脾气,雷被被他骂走了,朝廷开始找淮南国的人’喝茶’。

  一波未平,一波又平。儿孙们实在不争气,自家人打起了自家人,结果太子上了廷尉府的黑名单。

  俗话说,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

  刘安做贼心虚,朝廷接二连三的派人上门,发现点什么也难说,而且从女儿刘陵传来的消息,丞相公孙弘已经对他起了疑心。这个老家伙平素最能顺承上意,连皇上都对刘安网开一面,而他却将淮南国翻个底朝天,这不像公孙老头的风格,除非他发现了什么。

  刘安明白,淮南国已经走到了生死关头,再不****一票,以后就跟没希望了。

  所以,这次他果断地召太子刘迁,制定出攘外必先安内的计划。

  官逼民反,刘彻,是你逼我的。

  刘安父子在王府大厅埋伏好刀斧手,一切看刘安眼色行事。毕竟是头一次干杀人的买卖,刘安的腿脚明显有些颤抖,在客厅踱着焦急的步子,数次让人去府外查看那些官员是否来临。

  一个晌午过去,刘安一网打尽的计划宣告破灭。

  国相来了,内史,中尉没给刘安面子,故意缺席。

  刘迁示意父亲赶紧动手,而刘安则犹豫不决,他认为杀国相一个人无济于事,淮南国的军队仍然不在他手上,而且一旦动手,造反就成了既成事实。

  代价是不是太大了?

  国相安然离去,刘迁见父亲如此优柔寡断,气急之下,竟然拔剑自刎,在侍从们的阻止下,没死成。

  “不好了,不好了!”

  王府的下人在府中高喊,刘安听着外面喧哗,出来便大喝一声,“你喊什么?”

  “大王,不好了…”来人喘着粗气说道,“朝廷军士朝王府来了!”

  刘安一听,身形向后瘫去,心里默念,完了,一切都完了。

  不一会儿,门外就冲进来一群军士。刘安见状,强作镇定,径直走到廷尉监面前,正要厉声喝问。

  只见廷尉监表情严肃,没有正眼瞧一下刘安,只向军士们挥一挥手,大喊一声,“搜!”

  “慢着,你们也不看看这是哪里?没有皇上的谕旨,我看谁敢搜!”刘安的愤怒暂时制止了军士们的动作。

  廷尉监瞄了一眼气得已是浑身发抖的刘安,稍作揖道,“淮南王,本使正是奉朝廷谕旨,严查尔等谋反之事!”

  “你…你…,血口喷人!”

  廷尉监“嘿嘿”笑道,向他亮了一份供词,刘安一看,立时感觉天旋地转,他分明看到落款者是他最为敬重的臣子伍被。

  廷尉监又是一挥手,军士们便又四处搜查起来,一会儿的功夫,玉玺,太守,都尉印等被搜了出来。

  “淮南王,你还有何话可说?”

  刘安默认无语,眼神中充满着绝望。

  “围住王府,所有人等均不得离开,等待发落,否则格杀勿论。”

  说罢,刘安及王后,子孙数人被套上枷锁,被带离王宫。

  罪状呈到刘彻的眼前时,刘彻始终不敢相信,这一切会是他敬之重之的皇叔所为,可是罪状罪证俱在,谋反已是铁板钉钉的事,无可避免。

  刘彻心中蹦出一个大大的问号,难道朕待他有不厚之处?虽然他的父亲死得太早,也不至于走上谋反的不归路啊。

  很快,刘彻在判决的奏本上作了批复,严惩党羽。同时下令,宗正持节前往淮南国。

  想到刘安父子几代的结局,刘彻唏嘘不已。

  此时此刻的他突然悟到,仇恨一旦刻下,就难以消弭,他的仁慈不但没有获得他人的感恩戴德,反而给国家埋下了隐患,这件事告诉他,对于敌人,除根务尽是最好的办法。

  元狩元年(前121),刘安自杀,刘安子孙族诛。

  在所有罪犯名单中,有两个人让刘彻犯了难,一个是伍被,杀吧,是个人才,杀之太可惜,不杀,毕竟参与谋反,国法不容。另外一个是侍中庄助,他出现在刘安谋反案的名单上,实在让刘彻意外,庄助这个人,建元元年从草根阶层爬上来,做过会稽郡守,在平定南越造反上立过功,此人足智多谋,跟淮南王私交很好,收过刘安的不少好处。

  刘彻的意思还是想留他们一命,他就此事征询大臣们的意见。

  刘彻的话音刚落,张汤就跳出来反对,这份名单是他炮制的,他的办事原则谁都清楚,能让人死就不会让人活,现在皇上要法外开恩给两个人活路,这还了得?

  所以,张汤当庭据理力争,“伍被为首谋划,罪不可赦。庄助身为朝廷重臣,竟然外交诸侯如此,不杀,以后还如何治吏。”

  此话一出,庄助就差拿牙齿去咬张汤了。

  刘彻沉默良久,叹了口气,无奈地挥了挥手,庄助被拖了出去,口里大骂张汤,与伍被一起,弃市。

  这还不算完,在张汤的穷追猛打下,与刘安结盟的衡阳王刘赐也东窗事发,下狱治罪。

  张汤同志的又一创纪录之作就此诞生。史载,淮南衡山谋反案,被他送到黄泉地区的人多达几万人,远远超过皇后巫蛊案。

  (本章完)


  (https://www.uuubqg.cc/61_61763/397284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