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原始之再造文明 > 第四百章 “触电战”

第四百章 “触电战”


  在“冥王星”作战巩固下来并在德军的反击中开始落幕的时候,日本对美宣传及偷袭珍珠港的消息传来。几乎在同一天积蓄力量已久的苏军在斯摩棱斯克方向上由“佯攻”变成了主攻。

  反击态势刚刚结束还没有来的及稳固下来的德军遭遇到了苏军在不太适合反坦克火力与防空火力发挥的夜间展开的全线反攻,这一次的进攻不是以炮火的试射为核心,而是以六个机械化军和三个坦克军为先导展开的行动。

  历史上的苏军坦克机械化部队以坦克军为绝对主体,而此时的苏军装甲力量则放弃了很大程度上的规模主义,并且以配属步兵作战和机械化军为主体。大量的步兵不是再直接乘坐在坦克车上进行战斗,而是乘坐在全履带的步兵战车上投入了战斗。

  半年的时间虽然不足以完成坦克飞机等重要关键装备的开发和服役,但却完成了以T50坦克为基础改进而来的大量步兵战车的开发和服役,新的步兵战车吨位达到了二十五吨,不仅有着完善的防护,还配备了双联装二十三毫米口径的长弹版大威力机炮、即可以做为机动防空火力点,也可以运载大量步兵投入作战。同时,还有不少二十吨级的自行迫击炮和火力支援车。

  历史上的坦克机械化部队的发展,几乎是到了冷战后期才开始重视伴随步兵的火力。而张伟却提前意识到了这一点:同一辆中型坦克相比,二十吨级的步兵战车造价最多只有中型坦克一半,很可能只有三分之一。尤其是不需要消耗装甲钢的情况下,可是对于作战的综合意义,却明显超过了其成本本身,是值得的。其战术思想也脱离了因为“闪电战”而带来的错误教条。

  纵贯整个二战,大规模集中使用坦克比较成功的例子往往是那些其中一方拥有明显压倒战术能力下才可以有效运用的作战方法。可是当双方的攻防能力都趋于完善、比较势均力敌、制空权也未必一定能够在作战中得到保障,步兵部队还往往坚强可靠的时候,更多的装甲战斗旅或师一级的往往就算很大的冲突了。同对方步炮兵的交锋,才是装甲机械化力量的常态。尤其是此时进攻的苏军以“逐次歼灭战”为根本目标,并不追求“大纵深作战”“一次性集团军群歼灭战”时候。

  乘坐这些步兵战车的苏军士兵训练待遇上要比携带标准镜和三十发弹夹版SVT步枪的“水货狙击手”们逊色一个层次。但也都是按照实战化要求在训练场上接受过众多压力环境下快速应急射击训练、车辆维护训练、基本战术训练的精锐步兵。并且往往排一级单位就有两名精确射手、连则配属狙击手。侦查单位也基本上装甲化了。

  在苏军大规模装甲力量投入进攻的时候,德军的装甲和航空核心并没有如预期中的那样被北线的形同所牵制,而是判明了苏军的主攻方向、在冬季的斯摩棱斯克上空,苏德双方空军则爆发了最为激烈的战斗。德国王牌战斗机联队则遇到了苏联最为精锐的主力航空师、双方的空战最终还是因为德军更好一些的航空燃料和积累、更强的防空水平更占上风。

  可是当激烈的空中争夺战在战役发起后的第二天作战的以德军驱逐苏军作战航空力量、迅速增援过来的德军装甲力量也给进攻中的苏军机械化力量以不小损失而落幕的时候。三个德国步兵军在九个苏联机械化军与坦克军的多波次攻击之下又是很短时间内就遭遇到了歼灭性的打击。

  如果说之前两次“斯大林突击”很大程度上是利用德军的轻敌心理或受到佯攻欺骗的话,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决战则是在德军准确判明苏军进攻方向上的一次并不算太过宏大的战略决战。只不过没有以一九四三年库尔斯克会战时那种波澜宏大持续很长的时间展开,而是像更接近抗美援朝金城战役那样以一两天内的决定性进攻来达到作战预期,更多的时间用于抵御对手的反扑和进攻。

  制空能力相比动员起来的德军,制空权的缺乏让苏军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利用突破口发展胜利的可能,但也催生出一种军事史上曾经有过苗头和战例,但还没有完全成形的作战方式:此时苏联宣传部门将其称之为“触电战。在双方战线接触且能够很大程度上判明敌情的时候,以决定性的力量投入发起短纵深、针对师、军规模为主的歼灭性打击。

  这此作战同以往不同的是:苏军没有能够一开始就达到夺取斯摩棱斯克的作战目标,但却开创了苏军在歼灭性打击作战中损失首次明显小于德军的战例。在歼灭性打击近十万德军的情况下。虽然双方的装甲和航空兵损失比苏军损失仍然是德国的近两倍,但取得这样的战绩,苏军则仅仅只付出了不到三万人的代价。

  长达半年的基辅保卫战最终以苏军的失败而告终,但它的效果也终于开始体现出来:争取了足够的时间、失利的规模也比历史上显得更小的苏军虽然军官层方面的作战素养还没有完全赶超德军,可在精锐步兵方面的作战能力则开始明显的超越了德军、坦克和航空兵方面的素质则如同历史上的一九四三年那样大幅度接近了德军。

  在针对德军的防御进入尾声,战线似乎在德军的进攻之下重新回到原有地域的时候,将最后三个坦克与机械化军还有大量加强炮兵投入战场、空军再次展开大规模争夺制空权活动的苏军虽然没有能达成再次歼灭一个集团军规模德军的目标,却终究通过巨大的心理威慑和击溃战达成了彻底改变战线方向的目标,夺取了斯摩棱斯克,将德军在中央和北方两个方向上驱赶到了俄罗斯边境。虽然没有赢得之前的损失比,却仍然决定小于德军。

  (本章完)


  (https://www.uuubqg.cc/62_62488/4021771.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