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原始之再造文明 > 第四百一十七章 最后攻势

第四百一十七章 最后攻势


  诺曼底附近的交战持续了一个月左右,八个登陆场百公里左右作战区域内盟军在一个月内累计投入了四十个师、德军则投入了包括大量精锐部队在内的累计九十个师。

  此时的德军虽然在东线遭受很大打击,兵源成分也有所下降,不过各种针对性和技战术乃至装备开发方面的优势还是给拥有海空优势下的盟军以严重杀伤,登陆的盟军仅仅在一个月内就有十八万人战死,七万多人被俘,二十人万左右负伤,死伤四五十万。损失了超过四千辆以上的坦克和自行火炮。德军虽然投入大量精锐部队,也遭受了三十多万人的伤亡损失,部署在西线的九十个师进攻能量也消耗的差不多了。

  然而似乎是看到了德国西线力量的有限,盟军似乎并没有放弃在“诺曼底绞肉机”中持续赌下去的打算。第六波登陆部队上岸外加上起初的不少伤兵们也开始重建及恢复战斗力的时候,整个战线才真正稳定下来。德军也终究放弃了赶盟军下海的企图,而是在盟军海军重型攻坚火力有效射程的边缘开始构筑防线,准备把诺曼底变成一个大号的安齐奥。

  提前近一年展开的诺曼底登陆的同时,苏联红军也在东线展开了大规模的攻势。虽然这种攻势是德军有所预料的,可还是没有预料到仅仅半年左右的时间苏军坦克装甲力量型号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ISU152一级的突击炮在半年左右的时间内竟然增加了五千辆之多,不仅仅是专门的装甲机械化部队。东线二百个比较完整的步兵师也普遍配备了至少十八辆ISU152做为火力支援,还有至少二十多个ISU152突击炮旅配属在军或集团军以内的范围。整个东线苏军投入的坦克装甲力量达到了两万辆左右规模、同时装甲车和步兵战车的配属规模也达到了接近坦克总数的上万辆左右。

  对于苏联坦克装甲力量的产能,德国统帅部门结合前线的分析也有大致的估计:因为盟军减少了对苏联租借物资的支持还有坦克装甲力量升级等缘故,苏联平均每年的坦克自行火炮产能大概折合在每月两千左右中型水平坦克装甲力量方面,而不是历史上一九四四年的每月接近三千辆。如果升级为能够同德国匹敌的中型与重型相结合的程度,每月最多一千五百辆左右。因为在战役低谷期双方仍有规模不小的装甲战,包括非战斗损失和型号淘汰在内,苏联每个月最多积累五百辆左右型号结构的中重型坦克自行火炮力量。

  可是德国方面却没有预料到,在这半年的时间内,苏联方面开始将每月至少千架规模的IL2攻击机与低空战斗机方面的产能投入到坦克自行火炮乃至装甲力量的产能方面,这让苏军坦克装甲力量在短短半年左右的时间内发生了质变。

  削弱航空力量而加强重型突击炮也是张伟很早就深思熟虑下的选择:伊尔2其实并不是一种实战效果很好的攻击机,至少与斯图卡的对地攻击效率相差悬殊,就算承受相当规模的损失率也是如此,原因也很简单:德国充足的火炸药资源让其在野战防空领域也处于明显的强势,防空机炮弹的产量历史上就十倍于苏联,在这种情况下,从中低空攻击对手并不是一个非常有效费比是如此。至少SU152是如此。

  在历史上,苏军中型装甲力量的作战损失率占产量比一直维持在三分之二到八成左右的比例之间。能够比较远距离的打击对手同时也具备不错防护力的ISU152是唯一一种战争结束之前实战损失率占产量比例仅仅只有三分之一强的装甲兵器,体现出了比较高的效费比。此时代,德国坦克装甲力量相比历史有很大升级,在苏联改善了装甲力量结构的情况下,提前投入实战的ISU152累计作战损失率也达到半数以上,但这并不否定其是一种效率更高的火力支援武器。

  当然,因为比较充分的提前动员,德军坦克装甲力量在东线的规模也恢复到接近满编的八千辆左右的规模,这还是为了备战盟军在西线的登陆抽调了不少兵力的情况下。

  可在一九四三年夏季大规模攻势中,苏军的指导思想也明显发生了变化:不再追求大量的歼灭德国装甲力量或进行装甲会战。哪怕面对对手的反攻,也尽可能的利用装备了大量无后坐力炮的步兵的去应付的对方的攻势。坦克和突击炮的主要目标反而是支持步兵作战并最大限度的杀伤对手有生力量。很显然,结合二战中的普遍战例。在装甲战中,普遍居于防御的一方拥有更明显的选择权和战术优势,没有足够空优的情况下企图进行机械化会战显然是得不偿失的举动。而苏联相比德国最大的比较优势不在重兵器而在有生力量损失的承受力。

  这样,在整个一九四三年夏季的大规模攻势中,ISU152为核心的装甲力量更频繁的参与前线作战,六千辆左右的前线配属数在整个夏季行动中战斗损失搞达三分之二的比例。整个苏联装甲力量在不到三个月左右的战役行动中就遭遇到了上万辆的作战损失。德国方面的装甲力量损失仅为五千辆左右,有很多还都是战役形态不好而不得不放弃的坦克装甲车辆。可是德军步兵炮兵仅仅伤亡损失于装甲力量的规模就高达五十万人之多,加上在大规模压制炮兵之下损失的一百五十万和轻武器战斗中损失五十万人,包括大量被俘在内损失接近三百万人,再一次在全线行动中明显超过了苏军。

  经过这一波战争能量的释放,虽然德军没有遭遇到集团军群甚至是集团军规模的成建制损失,但是累计投入到战场上的整个东线的二百个师群其中三分之一遭到歼灭性打击,其余也大多残破不全损失严重。

  苏军从战役前大概一九三九年线左右的战线附近向前推进了五百公里以上,越过了奥得河与维斯瓦河,在北线濒临德国边境,而在南方则占据了罗马尼亚并推进到匈牙利边境。一九四三年夏季比历史上的一九四四年夏季更大规模的大溃败彻底锁定了德国战败的命运。

  (本章完)


  (https://www.uuubqg.cc/62_62488/4046217.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