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盛世予你 > 第34章 第三十四章

第34章 第三十四章


“王妃可是有什么话让我带给王爷?”立新问道。

        想到傅明彰在战场,本就十分凶险,她还是不要打扰的好,于是对着立新摇摇头,又坐回到马车中。

        傅明彰离京之后,用最快的速度赶往平凉,一路未敢耽误半分。

        大军抵达平凉,已经过半月有余。

        平凉城主听到援军来到的消息,赶紧出城来接。

        傅明彰命大军在城外安营扎寨,简单休整,便随城主去了解前方战况。

        平凉城主杨鸣也算是个将才,仅凭城中一万多人马,苦守半月不退,将北孟的军队一直拦在城外。

        这才护得一城百姓的安稳,阻挡了敌军继续入侵的步伐,更是给大恒的援军争取了时间,傅明彰不免对他多了一份敬仰。

        杨鸣召集将领一起,将战况悉数报给傅明彰。

        对这位王爷的到来,杨鸣的内心是十分感激的。

        他在城中苦守半月有余,早就耗费掉了大量的粮草和兵力,再等不到援军,杨鸣也不知道他们还能撑多久,他们等朝廷的援军等的有些绝望。

        这般战况,九死一生,他料到没人愿来,一旦失利,便是一死。

        对铭王的到来和铭王这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气度,心中也难免生出一份敬仰。

        可能这就是英雄之间的相惜。

        他们十分默契地分析着战况,制定了周全的作战计划。

        北孟士兵这些天强攻早就将城中虚实探尽,即使未能攻下,心中难免松懈,他们计划趁敌军还没能反应过来援军到来之时,进行反击。

        傅明彰带五千骑兵去敌方后边包抄,杨鸣带城中军队诱敌,趁其不备,一举将其歼灭在平凉城外。

        商定好之后,命大军简单修整,便点兵出击。

        杨鸣看着面色平静的傅明彰,内心十分复杂。

        这位王爷不仅精通战略,还敢于身先士卒的担任最危险的指挥,此去一旦配合出现差错,便只有一死,他们杨家向来和徐家不睦,而他作为徐家的翁婿,却毫不怀疑地将生死托付于他,这份气度,狠狠地征服了他。

        “王爷一定要凯旋归来。”杨鸣对傅明彰道。

        “杨大人多关照,能否守住平凉,就看这一战了。”傅明彰对杨鸣微微点头说道。

        他愿意相信杨鸣的为人,尽管不曾深入了解,但是能置自己安危不顾,苦守城池的将士本就令人敬佩。

        一个能将百姓放到至高之位的将士,便足以让人信任。

        他从来都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按照计划,亥时出发,趁敌军防备最松懈的时候,出其不意的攻入,一举歼灭。

        此战由于敌军疏于防备,傅明彰与杨鸣配合默契,远比想象得更顺利,以最小的伤亡,将敌军逼回凉州城。

        首战告捷,充分的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

        尽管黄沙漫天,北风刺骨,明月似乎也不喜这般杀戮,藏在云中不见一丝光亮,只有淡淡的火光弥漫在这战场之中,火光中夹杂着烧焦的尸体的味道。

        大恒士兵还是在兴奋地欢呼鼓舞,终于打了一场胜仗,一改多日以来的萎靡状态。

        傅明彰立在黑暗的夜色中,白袍上附着战甲,袍角沾染了殷红的血迹,清冷的面庞与这样的欢笑显得格格不入。

        冰冷的杀戮并没有像往常那般,让他的内心产生欢愉。

        反而对这样的战争生出了一丝厌烦,他突然好想徐姝予,想她那张总是带着笑意看着他的脸庞,想和她在一起的岁月安宁。

        她会在想他吗?

        犹记得她说,不管他去哪里,她都会等他回家。

        回家是个多美好的词,傅明彰征战沙场多年,自认为是孑立之人,了无牵挂,第一次生出了对家的向往,从未有像此刻那么想念一个人,那么渴望归途。

        首战告捷,便也意味着此战已经解除了危险,他突然想告诉她,他很好,让她勿念。

        傅明彰急匆匆地回到营帐之中,脱掉身上的战甲,想要提笔书予她。

        提笔之后却久久无法落笔。

        之前只是见将士写家书寄予亲人,像他这般茕茕孑立之人,无人可念,也曾未想过有一日会写家书这种东西。

        直到今日,心中有了牵挂之人,却又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万千思绪最终只汇成一句:“安好,勿念。”

        徐姝予收到傅明彰书信的时候,大败北孟的捷报也被加急送入京中。

        朝堂之中也一改往日的沉寂,都在说着一些夸赞恒明帝英明,天佑大明之类的话。

        恒明帝也龙心大悦,不免对这个大儿子少了几分厌恶,提出等大军凯旋,一定论功行赏。

        傅明承安静地站在朝臣的队伍中,不附和、不表达,看不出喜怒。

        恒明帝目光看向他,看着他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不悦地问:“太子觉得呢?”

        傅明承这才收回思绪开口道:“儿臣觉得甚好。”

        换来恒明帝的冷哼,像是被扫兴一般,心中对这个最疼爱的儿子越来越不满,自从给他赐婚张太傅孙女之后,总是顶撞他,为了一个女人这般,枉费他多年的悉心栽培。

        恒明帝一扫听到边关大捷的喜悦,气闷地对着朝臣说:“没事都散了吧。”

        众大臣默默退下。

        张太傅可以放慢脚步,等着走在后边的傅明承。

        傅明承看着张太傅停下来,不解地问:“太傅找本宫可有事情?”

        “太子殿下为何这般惹陛下不喜,如今铭王殿下立下战功,太子殿下要更加勤勉律己才是,切不可惹陛下不快。”张太傅语重心长地说道。

        类似这般的话,傅明承从小听到大,一直也是谨遵教诲,谨言慎行,不敢怠慢,如今再听,只觉得聒噪。

        他们为什么总是比他更明白他该干什么。

        他到底该干什么?想做的事情一件都做不了,不想做的事情一群人要逼着他去做,他这样的太子,不做也罢,皇位谁爱继承谁就继承吧。

        傅明承第一次对张太傅的话没有悉心听取、耐心回应,自嘲地笑着走开。

        张太傅看着傅明承对他的教诲不予理睬地走开,愣在了原地,久久没有回过神。

        所以太子这是不打算听他的了吗?

        习惯了傅明承得顺从,这样的傅明承难免让张太傅觉得不悦。

        傅明承却不愿在想这些,只是面无表情地向东宫而去。

        他开始迷上了喝酒听曲,之前傅明则和徐姝予总是偷溜去春风楼时,他不理解。

        如今他明白了,这种放纵的快乐,确实可以麻醉神经,得到片刻的愉悦。

        自从首战告捷之后,京中经常会收到北地的战报,傅明彰率领大军一路北上,收复凉州,直捣北孟边关,终于在数九寒天,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收到北孟地降书。

        恒明帝龙心大悦,欣然答应,派张都统为使臣,前去签订议和书,命大军班师回朝。

        数九寒天,因为这样的胜利,而沁润温暖着一群人的心。

        百姓因为北的战争的胜利,一扫往日的忧心,脸上开始洋溢着一种难掩的欢愉。

        徐姝予安置张寒氏的别院中,听到凉州收复的消息更是欢欣雀跃,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恨不能将高兴写在脸上。

        他们大多是凉州的百姓,凉州失守之后不得已逃往京中,如今听到家乡收复的消息,再也难掩喜悦。

        如此,他们便可以回家了,哪怕家不再是家,但是毕竟是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只要还能回去,就会有希望。

        徐姝予被他们的情绪感染着,作为傅明彰的妻,心中更是以他为豪。

        年关将至,大军已经班师回朝,如果顺利的话,她可以陪他一起过新年吧。

        这是他们的第一年。

        想到这里,徐姝予觉得眼睛微涩,她心里已经开始期待了。

        期待他们的第一年以及之后的岁岁年年,总要长相厮守才好。

        这个冬天的风雪特别大,徐姝予每晚都冷得睡不着。

        屋中炭火整日整夜燃烧,舒嬷嬷也会给她装好几个汤婆子塞到被子里,她还是觉得好冷,怎么都暖不过来。

        但这样的寒冷不妨碍徐姝予对新年的期盼,她每日盼着傅明彰回京的消息。

        像闲不住一般,带着玉叶立新每天游荡在京中的大街上,一为等他,二为采买。

        徐姝予为府中的每个人都置办了新的冬衣,王府的每个人都欢欢喜喜地试着新衣服。

        京中的大街上也多了许多卖灯笼窗花的小贩。

        新年的到来,总是要装饰一番,徐姝予带着立新采买了很多灯笼,将红红的灯笼挂满王府的每个檐角。

        她满意地看着这样的装饰。

        看着喜庆洋洋的灯笼挂满王府,光照之处,衬得屋檐上的冰凌都像是有了温度一般。

        除夕将至,傅明彰你怎么还没回来?

        徐姝予等啊等,直到除夕到来,她还是没有等到傅明彰回府。

        每年除夕的夜宴是要在宫中举行的,恒明帝会在宫中和所有亲属及其重臣一起守岁。

        徐姝予往年会随爹爹娘亲参加,只是今年再参加这样的夜宴,她已经换了个身份。


  (https://www.uuubqg.cc/63027_63027016/3968783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