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狐王令 > 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殿群殴

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殿群殴


  此时大殿里一些早到的大臣,三三两两站在一处低声地议论着,时不时从人群里传出一两声哭声。于谦环视人群,心里一阵凄凉,看来也这些人了。

  这时御前的太监从偏殿走出来,高声宣道:“有本奏,无本退朝……”大殿里朝臣急忙走到各自的位置。接着朱祁钰急急地走金阶,坐到龙椅,左右的御前太监和宫女站立两旁。朱祁钰落座,众大臣跪下行礼。朱祁钰高声道:“诸位臣公,可有奏本。”

  这是朱祁钰第三次朝,他虽坐在龙椅,但还不是皇帝,只是代理皇帝之职。即兴奋又紧张更是无奈。他如今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对于礼部尚书李明义疏南迁的折子他看了一遍又一边,说心里话,他不甘心。今天的朝会便决定这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朱祁钰抬眼看着大殿里稀稀拉拉的朝臣,心里先凉了半截,土木堡大败动了大明的根基。他如今坐在龙座如坐针毡,或许还没有哪个皇像他一样处境如此尴尬,他被仓促唤来主持朝政,所有朝臣都看着他,还有他那生死不明的皇帝哥哥朱祁镇,也在等着他……他不由想乞告苍天,有无回天之力能力挽……此番烂局……

  李明义第一个走出来,打断了朱祁钰的沉思。他向郕王深深一揖道:“殿下,我昨日观天象,对照历数,发现有大劫,此乃天命难为,只有南迁才可以避过此难。”

  一些主张南迁的朝臣纷纷点头。礼部侍郎王德章走前道:“李大人所言极是,如此危急之时,要先保住国体事大,太后年事已高怎可受此惊慌,南迁后稳住后方,再行对策方为策。”王德章乃李明义门下的弟子,是支持南迁的几个主要人物之一,此时看见李明义已经亲自阵,也知道是最后破釜沉舟之时。

  “主张南迁之人,当诛。”

  一声怒喝响彻大殿,于谦大步走出来,高声说道:“京城乃天下之根本,此仓促南迁,动摇了国之根本。诸位,难道你们忘了前车之鉴,前朝靖康元年,金兵对宋发动攻击,大臣们主张南渡,至此士气大落,臣子们全无战意,兵败大金。”于谦环顾大殿接着说道,“南迁将亡国,这绝不是耸人听闻。”

  “大胆于谦,在殿下面前如此狂言乱语,妖言惑众。”李明义怒道,“你将殿下和太后至于何种境地?”

  于谦前一步,面对李明义的威吓毫不退让,他对朱祁钰高声说道:“殿下,臣所言绝非虚诓,前车之鉴血泪之照。一旦南迁,士气尽失,大明半壁江山,有可能毁于一旦,不亚于一盘死棋,岂有再盘活之力?殿下,决不可南迁啊。”

  于谦的这一番怒吼震醒了大殿里犹豫不决的朝臣。谁也没有想到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于谦的是张昌吉,张昌吉苍老的声音回荡在大殿里:“殿下,朝廷养我们这些臣子,不是有朝一日为国建功吗,如今机会来了,我等愿追随于尚书,誓死保卫京师。”

  张昌吉的话在大殿里嗡嗡回响,连张昌吉这样一个精于世故的老滑头都站出来了,可见于谦的话一语的。在场的人哪一个不是饱读史书,历朝历代的兴衰,他们皆耳熟能详。在这场亡国的危机,唯有众志成城,才可渡过危难。不多时,下面呼啦啦站出来一大半朝臣。

  高风远前一步道:“殿下,张大人所言句句发自肺腑,也道出了众臣子的心声,决不可南迁。我们誓死保卫京师。”

  “誓死保卫京师。”

  “誓死保卫京师……”

  看到群情激奋,主张南迁的李明义也胆怯的缩起脖子不敢硬撑。他知道此时不以往,王振已死,郕王主政,他以前可以依重的资本消失殆尽,于谦一众人等不清算他已是万幸,因此也不敢再坚持。

  众位大臣的力陈,显然也感染了朱祁钰。作为即将登基的新君,谁不想国泰民安,社稷永固。他心里隐隐有了冲动,看到于谦一脸的坚韧,再看到众位大臣信誓旦旦的表态,更是坚定了他坚守京师的信念。

  朱祁钰沉思良久,下了决心:“诸位臣公,本王已决定坚守京师。保卫京师的重任,交由兵部尚书于谦。”

  于谦听完此话,双眼噙泪,郑重地跪下叩拜道:“臣,于谦,领旨。”如此千钧之担,于谦感到从未有过的沉重,但同时在他瘦弱的身躯里也爆发出无穷的力量。

  众大臣看到郕王如此信任于大人,也感到很欣慰。

  突然,从郕王旁边走过来一个人,不合时宜地说了一句话:“殿下,此事关系重大,是否要照会太后,再做决断?”

  众大臣抬眼一看,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东厂督主高昌波。本来激烈的朝堂辩论已经平息,朱祁钰的决断也让众位大臣长舒了一口气,却在这时冒出一个高昌波。看到高昌波首先让人联想到王振,想到王振想到土木堡的大败,要不是王振蛊惑皇亲征,大明怎会出现这种大厦将倾的危局,皇生死未明,半个朝堂的大臣死在那里,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大明从开国至今还没有栽过如此大的跟头,把太祖手一个强大帝国祸害成如今的模样。众人早恨得牙痒痒了,如今看见王振的跟班出现在眼前,眼睛都红了。

  一个人站出来,他大声说道:“殿下,臣有奏本!”

  众人看到是高风远,只见他走前几步,高声说道:“王振为祸朝堂,作恶多端,种种恶行罄竹难书,不灭其族不足以安民心,平民愤。”

  高风远的话,让朱祁钰吓一跳,他几乎都要忘记了这位哥哥面前的红人了。高风远对王振的控诉,他虽然听着很刺耳,但是却很解气。以前他也没少受王振的气,他一个堂堂皇子,都被王振欺负,可想而知下面的朝臣了。

  “把王振的余党千刀万剐!”

  有大臣大声喊出来,这是积压了多年的怨气一次总爆发。

  “你们……你们敢……”高昌波面色骤变,他抬眼看了看大殿四周东厂的人,这成了他唯一的靠山,他还想倚重东厂的势力来扳回一局。

  “杀王振同党,灭其全族!”

  高昌波的话一下子激怒众朝臣,大臣们开始喧嚣起来,与此同时那些在土木堡死了亲人的大臣开始痛哭,有人声嘶力竭,有人大声咒骂。

  坐在龙椅的朱祁钰,眼看着肃穆的大殿变成了纷乱的市井之地,他哪见过这种阵势,不由胆怯,想了又想,还是不敢做出决定,因为他知道高昌波手里有东厂和锦衣卫。但是看到下面朝臣们一个个可怕的眼神,又不敢直接回绝,只能折地说道:“诸位臣公,此事改日再议,今日到此。”

  朱祁钰的回答似乎给了高昌波底气,高昌波高声呵斥道:“殿下已经发话了,你们还不谢恩。”

  高风远狠狠瞪着高昌波,他知道改日再议,无疑失去了先机,错过了今日,此事必会石沉大海。王振虽然死了,他的同党还在继续操纵朝政,既然已经撕下了面皮,不是你死是我亡。

  抱着同样信念的不止高凤远一人,众位大臣谁也没有离开,一个个死死盯着朱祁钰,等着他收回成命。

  朱祁钰脸都白了,他一旁传谕令的老太监浑身打颤,他在宫里大半生都没有见过这种阵势。

  同样胆怯的还有高昌波,他害怕朱祁钰妥协,抢在朱祁钰前面竟然训斥群臣:“你们没有听见殿下的旨意吗?改日再议,还不谢恩下朝。”高昌波在说这话时,并没有觉得那里不妥,他以前跋扈惯了,但是他却没有想到此一时彼一时。

  突然,一个人向他冲过来,身形果断带着风声和怒火直冲而来,还没等高昌波看清是谁,那个人已抓住他的衣领把他拉到地下,前一脚踏到背。此人正是高风远,高风远大叫道:“让你嚣张,老子今天揍死你。”

  接着高风远一阵拳打脚踢,平时高风远喜欢舞枪弄棒,虽然没有师傅教,但是他自己无师自通,自己琢磨的武功倒是很实在,没有花拳绣腿,一下是一下。高昌波被打的吱哇乱叫,更加疯狂地叫嚣道:“高风远,我让你活不过明天。”

  “我打死你个仗势欺人的东西。”高风远扑到他身,撕扯着他的头发,狠狠地击打他的脑袋。

  高风远的话无疑提示了众人,这群大臣的怒火已经熊熊燃烧起来,他们迅速加入了殴斗的行列,连一向儒雅的张昌吉都动了手。众人赤手空拳把能想到的招式全用了:脚踹、手撕、嘴咬。巍峨的大殿迅速变成了角斗场。

  倒在地的高昌波尖声嚎叫着,吓得大小便失禁,哀嚎不止。他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平日顺服的臣子,竟敢在朝堂公然打他,他哀求着,还希望朱祁钰能救他于水火之。朱祁钰也傻了眼,看到这些平日温尔雅,毕恭毕敬的臣公,团团围住高昌波,无论年龄,官位高低,一样地赤膊阵,变得饿狼般凶恶,他也只有叹气的份了。

  “为了这些年无辜冤死的大臣,打,打,打死他……”高风远双眸含泪大声喊道,他第一个想到了赵源杰,然后想到了李汉江,想到萧源,想到了许许多多忠正的同僚。

  听到他的喊声,又一轮更猛烈的击打落到了高昌波的身,这些朝臣平日受尽王振的欺凌,夹着尾巴做人,忍气吞声。在今天终于有出口恶气的机会,谁也不想放过。大臣们挤来挤去,为了添一拳头,为了跺一脚,即使打身边人也没人计较,渐渐听不到高昌波的喊声了。守在殿外的锦衣卫纷纷探头,但是由于朱祁钰不发话,他们也只能干看着。

  只有一个人看到此间的危险,他是于谦。在众大臣攻击高昌波时,他并不反对,他也觉得必须当庭解决,所以他没有阻止他们,而是站在远处把控全局。当众大臣沉浸在报复的快感之时,于谦已经开始考虑如何收拾残局。

  于谦注意到了四周锦衣卫的动向,越来越多的锦衣卫围过来。这时,于谦看到另一个更加危机的情况,朱祁钰被吓得面色惨白,他站起身要走。于谦第一个念头是必须拦住朱祁钰,要给这些大臣一个说法,不然这些大臣将被锦衣卫绞杀殆尽。

  于谦拼出全力大声高喊:“殿下,高昌波是王振余党,其罪当诛,请殿下下令百官无罪!”

  于谦的话提醒了众位大臣,他们一个个狼狈地站起来,互相看着自己衣冠不整的样子,倒吸一口凉气,有眼尖的大臣也看到四周围过来的锦衣卫,不由的胆战心惊。于谦的话等于救了大家。

  朱祁钰也看到了周围围来的锦衣卫,心里顿时有了一丝不快。如果不迅速平息,恐酿成大祸。他看到这个局面也想做个顺水人情,便当庭宣布:“王振以及余党,当诛。高昌波乃王振余党,当诛。”当即想了想,既然把京师的防卫交与于谦,干脆为他扫清障碍,他知道孙启远还押在北大营,接着宣布,“孙启远乃王振余党,当诛。”

  群臣全部跪下,叩头谢恩。有的大臣激动的喜极而泣,有的痛哭失声,很多人为官多年,第一次如此痛快淋漓。朱祁钰一走,李明义和王德章等几个人瞬间逃到大殿外,他们已经吓得失魂落魄,恐怕几天里都不会回过神来。

  大殿里群臣看着躺在地已是血肉模糊的高昌波,竟然被他们活活打死了,所有人都惊讶地不敢相信。众臣聚在于谦面前,张昌吉颤微微地向于谦深深一揖,道:“于大人,今日多亏你的机敏,不然我们这些人恐怕是走不出这个大殿了。”

  “是呀……”众大臣纷纷点头,都用钦佩的目光望着于谦。

  于谦温和地笑道:“此事休要再提,接下来众位当振作精神,咱们前面还有许多事要做,于某还要仰仗各位,一起肩负起守卫京师的重任。”

  众位大臣跟着纷纷表态,眼见朝纲得以肃清,王振余党也成过街老鼠,无不畅快淋漓,再面对也先强敌也有了攻略的底气。

  他们聚在于谦周围又畅谈了一会儿,才不情愿地走出太和殿。走下高高的台阶,众大臣个个眼含泪水,刚才激荡人心的一幕仿佛是做了一场春秋大梦般不真实。

  本书来自

  本书来自http:////x.html


  (https://www.uuubqg.cc/69_69152/396945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