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南宋风云志 > 第一卷 风起建州 002章 金头传说

第一卷 风起建州 002章 金头传说


  张扬拉着潘子走进临时搭建的帐篷内,里面摆着四张小方桌,此时都有人坐着。唯有靠内侧方桌空有2个位置,一个60岁左右的老爷爷带着3岁男孩,小孩手中拿着红色圆饼正吃住。张扬先一步引着潘子上前坐下。

  落座后,小摊老板娘过来问道;“两位,你们要吃点什么?”

  潘子问道;“老板娘,你们菜单在哪里?我看看!”

  老板娘说;“我们这里临时搭伙,没有菜单,你们到摊子前看着点把!”

  小男孩只从他们落座后,多次拿目光瞄者他们两,嘴角带着红印,见其可爱,张扬向小男孩;“小朋友,你吃的是什么东西啊?给叔叔吃口,好不?”

  小男孩听后,向爷爷身边微微移动,小手抓紧了手中的红饼。爷爷神色略带鼓励,小男孩确实摇摇头不应答。

  老板娘接过话头;“这个是我们本地特色红团,糯米制作,里面的红豆、糯米香甜可口,吃起来十分有韧性,只有逢年过节才有,红色的外观、印上各种吉祥的图案,为节日增添喜庆的气氛。”

  张扬心想品相不错,寓意也好问道:“潘子哥,这个红团我来几个把?”

  潘子不喜欢甜食,说:“我不喜欢甜的,老板娘团子你点2个把。”潘子也在这里呆了个把月,对本地吃食还是有所了解便开口问道:“锅边糊有吧?”

  “有的有的”老板娘连声答道!

  “那给我们来两碗,外加2个萝卜丝油饼,微辣。”老板娘记下后,去前头准备。

  张扬向老人家道了歉,刚才吓到小男孩。老人家则说没事的,自家小娃娃还是太害羞咯。就此攀谈起来,原来老人家姓朱,却是住在朱熹墓所在的后塘村。张扬心想赶巧了,不会是要挖到别人祖坟了把。便问朱老伯:“我们这边有啥风景看看的啊?”

  朱老伯说:“一辈子都呆在这里头,没感觉有啥看头?来这里的人都会跑到里头叫三港的地方,靠近武夷山,有很多野生动物”

  小男孩放下手中饼,仰头补充到:“有猴子,猴子,爷爷带宝宝看过的。”

  朱老伯摸摸孙儿的头说;“有有有.....“

  张扬想还是进入正题把,不然鬼知道扯到啥咯。就问:“听说朱熹的墓在这里?我可听说朱熹金头墓葬,在整个江南设了三十六个疑坟的事,咱们村上可是真的?”

  朱老伯急忙说道:“咋不是真的,这是我老祖宗的坟头,海外朱子后裔都来祭祖的,好家伙,那个人山人海的……”

  张扬心想:古代一般安排忠心奴仆或者不得已庶子守陵,当然这种事情不可能明说的。打断了朱老伯的话说:“这么多年了,可别被人把金头给盗了去”

  突然左脚一重,旁边潘子给他一眼色。张扬这才发现朱老伯面色不愉,当面提别人祖宗被挖了坟偷了头缺失很失礼。

  “瞧我这张破嘴,朱老伯,太抱歉啦!”

  朱老伯看着眼前半大小伙,虽然说话鲁莽,但自己毕竟一大半年没必要和他计较太多。经他这一说,又勾起自己尘封了四十多年的记忆,娓娓道出了。

  正月头刚过乡里来了七位下乡知青。那时候,朱老伯家也算大户,他大爷爷是村里老支书,因此也接待了一名知青,姓沈。那时候学校又停了课,朱老伯又是十几岁小孩,天性野,就天天跟着沈知青屁股后面转。沈知青性格温和,又有学问,经常给朱老伯一些叫朱古力的糖吃。

  知青下乡打乱的生活也随着时间推移趋于平静,临近清明,乡委干部李干事跌跌撞撞的找上门来嘴里喊着:“老支书啊,您老在哪啊”,朱老伯屋里答道:“大爷爷到地里头,看你满头大汗的,出啥大事情?”

  “快快快,喊老支书去。乡长说大事情不好,知青们要去挖你们老朱家的祖坟了。他现在带人去拦着”

  朱老伯一听吓的腿一软,坐了在地上。

  李干事骂道:“你小崽子,这么不顶事,快去喊你大爷爷。”

  朱老伯这才连滚带爬的夺门而出,才出去院子,就看前方他大爷爷拿着锄头往家走开。他连忙上前哭着说:“大爷爷,我们家祖坟给人刨了”这可好,一件要发生的事硬被传成了已经发生。

  这可把老支书吓倒了,毕竟是老干部见过大场面,强行镇定却连忙问道:“娃子,咋回事啊?把话说清楚咯。”

  后头跟着出来的李干事暗骂一声,连忙上前解释道:“是这样的,老支书。乡里的那些知青说咱们乡的朱熹墓就是典型,要乡长带着一起平了它做农田。乡他可兜不住,一边安抚的知青,一边让我来给您老报信。”

  老支书问道:“这会儿,人在哪里?”

  李干事说:“我出门的时候,瞅着人往山上走去,应当在到墓前闹去。”

  老支书也觉得情况紧急,对一旁愣着朱老伯吼道:“火烧眉毛了,傻站着干什么,去叫你叔伯帮忙。”说着一个人就往山上跑去,李干事也随着一道过去。

  旧时农村一大家族亲戚都聚在一块,不一会儿朱老伯喊齐叔伯们,手拿着农具浩浩荡荡的向山上行去。

  绕过石阶,朱熹墓前祭祀百平米的平台黑压压的都是人,石柱、石桌推翻在地面,鹅卵石的坟包旁却是出现半米宽坑。老支书正跪在墓碑上旁嚎啕大哭,一帮知青站立一旁手足顿挫,毕竟老人家撒泼起来,他们也不知道如何应对。朱老伯留意了下沈知青,与其他知青远远拉开,一脸轻松,倒想围观村民。

  朱家一伙一看自己爷爷被人欺负,拿着农具就冲向知青。乡长赶紧组织村民拉开双方,场面十分混乱。

  “啊,血啊,谁流血啦,死人咯……”却不知人群中谁喊到。

  这才发现是沈知青,双手捂住脸,倒在地面上,血从指尖渗出。

  乡长寻思别出人命咯,一旁女知青赶紧招呼同般七手八脚的把人抬下平台,往卫生所赶去。

  老支书一看事情严重了,也不哭了。急走到乡长面前说到:“乡长啊,这可咋整啊?”

  乡长看着面带泪迹的老脸,暗叹一口气,无奈的说:“老支书啊,你也是老党员,要提高觉悟啊。你家一伙咋动手没个轻重,真出了人命,那要吃官司的”

  老支书连忙点头哈腰说到:“要提高要提高,回去我就教训这群小王八蛋。”

  乡长不与他多说,赶忙往卫生所去了。

  老支书对村民喊了声:“别看了,都回家”招呼一家亲戚把平台收拾了下,草草埋了土坑,就往山上走。路上,大家伙都在寻思谁下的手,谁要吃牢饭。但没人承认,都拿着祖宗发誓,老支书一言不发,在前头走着。

  朱老伯这会儿寻思刚那么沈知青离的远远的,咋一会儿就受伤,却是奇怪的很。转头想平常没少收沈知青的好处,这会儿人家受伤,也应当去看看。跑到前头和老支书说要到卫生所看看去,老支书只是摆手,他就一路小跑了去。

  等到卫生所,问了大夫才知道已经包扎好咯。没啥大事,病人觉得有点头晕,正躺着病床上休息。朱老伯从窗户外看到床上睡着一个人,不敢进去打扰,放下心来自寻回家。

  等到家里了,天也黑了大半。和大爷爷说了下人没大事,累了一天也不啥胃口,回屋躺着,不一会儿睡着咯。

  半夜传来一声轰鸣声,窗户外突然一片黄色光芒。他以为是春雷,扛不住倦意翻身继续睡了。等白天起来,家里婶婶到是提及昨天山上墓头里又出大事了,什么金光啊这类的,言语不详。他再向别人打听,都闭口不谈此事。

  张扬一边吃着锅边糊一边听朱老伯的故事。心里揣测这沈知青是同行啊还是老手啊,打听、踩点、制造混乱,金蝉脱壳……潘子哥今天好像有点心不在焉。便问朱老伯:“那个沈知青您老后来还有联系?”

  朱老伯的孙儿呆不住闹着要走,他也起身说:“那天后就没见过了,估计返乡了吧,听口像湖南那边的人,四十多年了也没再回来看。来宝宝和叔叔说再见我们走了”

  小男孩也不说,拉着爷爷就往外走,张扬连忙起身和他们道别。

  回头发现潘子哥拿着空勺子在那发呆,问道:“潘子哥你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啊?”

  潘子说:“没啥事,可能昨晚没睡现在有点困,你吃好我们就走吧”

  说完就起身往外走,走了几步发现张扬没跟上,回头看张扬正在付钱,还打扮一份食物走了过来。“今天我请的客哦,喏给七叔带的,潘子哥你先回去,我再四处转转”

  潘子也觉得没啥问题,叮嘱张扬一番就自行回去。

  张扬漫步在广场旁的河堤上,没有汽车的喧嚣,举目望去都是青山,空气清新,却是一处与家人放松的好地方。想到家人,原本母亲早逝,父亲懒赌跑路,自己就落在夫子庙用古玩行骗,后来加入七叔的团队,两年处下来让他有种家的感觉。但这次感觉大家都透着一股异常,七叔有失常准的决定(虽然是他的提议,自己也感觉瞎掰),一路神神叨叨的瘦猴子,再加上今天心不在焉的潘子哥,发现团队之间又有层淡淡的隔膜。

  这时身边的人指着河边不远处的群山,一处盆地说:“看金坑!”原来此时天空放晴,不知何原因只在盆地上落下一片阳光,大家纷纷拿起来手机拍照发朋友圈。张扬想:这也太巧吧,还真有金坑,好兆头!便起步往潘子的临时住所走去了。


  (https://www.uuubqg.cc/88_88292/4523646.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