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右卿左相 > 第六十六章 他的包围

第六十六章 他的包围


  常洛想想也知道,萧衍这硬凑过来把燕轲能气成什么样子。那日她与萧衍分别之后,这是第一次碰面,虽说只是上马车前简单地打了个招呼,却已经足够让她浑身不自在。她一直觉得是那日死里逃生之后的气氛过于暧昧,才让她有了心弦一乱的感觉。

  这时她更应该好好冷静一下,哪知某位大人根本不给她冷静的机会,她前脚有了离开帝京的机会,他后脚就跟了过来。

  去露州有整整半月的路程,她再跟这位朝夕相处这么长的时间,怕是根本不给她缓口气的机会了。

  出了帝京没多久,三辆马车停在河边略作休整。

  萧衍从前面的马车下来,走到河边弯下身去洗了洗手。

  常洛从后面下来,倚在马车旁边看着他的背影。这几日的天气算不上冷,萧衍却一直穿着一件披风,自然而然就让她想到了那日的伤。那日本来想离近一些看看,最后因为看到了那个印记,没敢再上一步,萧衍说是小伤,她却不知道实情。此时也没有勇气上前询问。

  “小姐,要不要奴婢去打些水来?”

  常洛回头看跟来的木槿,点了点头。

  正好萧衍也回来了,河边就剩下也在打水的小七。

  “这边景色不错,你应该很少离开过城里吧?”

  原先听萧衍叫她“常大人”的时候,她总觉得是带着调侃的,可自从那天之后,他倒是直呼“你”越来越顺了。

  常洛淡淡应了声,她确实没怎么出过城,那次去找裴钰应该是难能的一次了,也是直奔京畿大营去的,更何况也离得不远。她小时候皮的厉害,但也只是在京里撒欢儿,窜过去找玉棠初听曲儿看戏。

  “露州风光也极好,那边的风土人情独特,熙平南方的风景极少,露州是难得的南方镇子,那边人情淳朴,来往儿女说话轻声糯语,只是可惜如今已然入秋,不然正夏天的时候,十里荷花,刚摘的的莲蓬清香飘得走出几里地都能闻得到。”

  萧衍姿态轻松地倚在马车上,跟她聊这些,就好像聊家常一样自然,似乎他们熟识许久。

  常洛投过目光,河面上波光粼粼,木槿和小七已经打完了水,此时正在河边攀谈着什么,木槿不知道听到了什么,低下头笑得脸有些红。常洛微微挑眉,有些漫不经心的答道,“有机会真想去尝尝……”

  说完之后惊觉气氛有些异常,可是已经迟了,萧衍俯下身,在她耳边低低笑道,“不如,什么时候一同去尝尝。渔船上的渔女唱歌很好听。”

  常洛偏过头,耳尖微微发红。

  “走了,赶路吧。”

  萧衍上了马车,小七随后跟了上来。

  萧衍往左一靠,斜眼调笑小七,“常洛家的丫头好看吗?”

  小七脸一下子红了个透,“主……主子,您说什么呢。”

  萧衍闭眼,也不再继续跟他调笑,脸色有些疲惫,小七上前,从马车的座位底下抽出暗屉,里面有****罐罐的药,萧衍解开披风,将肩上的衣服褪下来,里面皮肤露出来的时候触目惊心,肩膀整个已经溃烂掉了,里面露出了森森白骨。腐烂的趋势已经被遏制住,尽管如此,依旧看起来无比狰狞。

  “主子,大夫说了,您伤口最近最好不要见风。何必要折腾着要去露州?”

  小七用药膏轻轻点上去,饶是如此,萧衍的脸色也越来越苍白。

  “无妨,披了披风,见不着风。”

  细细看的话,萧衍的马车经过了细密的处理,车帘很重,放下来几乎整个车厢密不通风,略有些闷,车轱辘都用细布包裹,尽量减少车的震颤。

  三辆马车停停走走,一整天终于走到了帝京附近的的铜石镇。

  铜石镇离帝京很近,人口繁华,往来客商行客络绎不绝。几人找了家客栈落脚。

  铜石镇最近附近的乡村里正好赶上秋收,每年这个时候都有大批的农民上镇子里卖些收获了的农产品还钱,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铜石镇特有的秋收节,镇子里的百姓都自行组织起来,一连七日从下午到晚上都有舞狮舞龙,做庙堂表演的。

  他们歇下的时候,天刚刚黑,常洛刚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就听见有人敲她的门,一打开,正是萧衍。

  上万只七彩灯笼和喜庆的大红灯笼相得益彰,缀满水乡的街巷。彩灯下,骑着大马的巡警、卖花姑娘、挑担货郎……各式人物上演着民国风情;

  北方雄狮、舞龙、高跷、打铁花、皮影戏、抖空竹、高空钢丝……河北吴桥传统杂技杂耍让你大开眼界;

  糖人、面人、拉洋片、糖画、草编、泥人、泥娃娃……各式小玩意穿越童年。

  除了好看好玩的,美食也必不可少,现包汤圆、糖葫芦、石磨豆浆、现打麻糍、花生糕、龙须酥、棉花糖等这些传统庙会中的美食,还有“老横店”酸奶、“老横店”大包等“老横店”系列美食,更有“横店八大厨”精心准备的特色小吃,羊清汤、麻糍、东阳杨梅馃、酱香猪蹄、梅干菜酱鸭头、东阳卷饼筒、东阳烤豆腐等年味美食绝对让你大饱口福。

  除此之外,清明上河图、秦王宫、广州街·香港街、明清民居博览城、大智禅寺等景区也是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备足了大料,宴请四方宾客。

  清明上河图景区准备了浓郁大宋风情的传统民俗体验街,还有影视场景大还原,步入其中就像是走入电视剧中。

  秦王宫景区将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经典场景--“复道”装扮一新变成“明星大道”,游客也可体验走红毯与“明星”一起合影的味道。

  广州街景区则是一幅南派过年的传统景象,贴春联、挂福字、迎财神、舞南狮、派利是,充满了南粤风情。

  明清民居博览城的夫子庙广场,汇集了童玩娱乐、干货特产、非遗手工制作、国际和江南美食、绝活绝技等众多活动,蹬大缸、顶花坛等特色非遗节目趣味横生。

  本届熊猫灯会在内容上除了突出传统民俗年味,如生肖等,还将增加古蜀、三国、音化元素,灵动设计“天府文化”“锦江绿道”“一带一路”相关灯组,融合中西文化,做到既喜庆又时尚;在形式上做到精、特、美,适度利用灯光秀、激光秀、裸眼3d等新技术,形成视觉冲击力;在模式上通过设置丰富的演出活动,让“白天逛灯会”一样精彩。

  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这一天的重头戏,除了吃元宵,传统节目就是晚上一家大小去看花灯。

  小时候父母带我们去看花灯,花灯的式样已经模糊,印象中是灯山人海,遇到咚咚锵锵的舞龙舞狮,只能在人缝中观看,长长的龙灯看不完整,“神龙见首不见尾”。至今每次听到家乡戏《夫妻观灯》“长子来看灯,他挤得头一伸;矮子来看灯,他挤得人往里蹲”,觉得真是生动形象,想起小时看灯的情景。

  现在轮到我带孩子去看灯了,每年元宵前后,去越秀公园观灯成了保留节目,今年也不例外。广州过年,花城看花,今年來广州过年的人很多,越秀公园看灯的人也格外多。花灯美轮美奂,波光灯影,一家老小随着人流边走边看。

  每到这时又到了给孩子讲故事的时间:为什么要在正月十五观灯?民间传说是玉帝的神鸟被猎人射杀。玉帝相当生气,决定正月十五在人间放火,玉帝的女儿偷偷告诉了凡人这一消息。人们为了躲避这一场灾难,就在正月十五里,家家户户挂起红灯,燃放火花、火炮,制造假象,避过了一劫。

  历史研究者的说法是,汉文帝为庆祝于正月十五平定诸吕之乱,把这一天定为元宵节,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到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的重大节日,世代相沿。

  前唐玄宗定下农历十五为元宵节以来,每逢此日,济南便有夜间放灯的习俗。从1965年重新举办第一次灯会之后便形成了传统,是江北较大的灯会之一。趵突泉灯会主题鲜明、特点突出,集彩灯艺术与民俗文化为一体,已成为泉城济南一大文化品牌和冬季旅游主打项目,素有“不到趵突泉观灯不算过年”之说。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花灯融入了时代特色和科技因素,把整个趵突泉公园打扮成了花灯的世界。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在古人心中,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元宵灯会是一年中最辉煌的风景。如今虽然元宵灯会不能像各种灯光秀那般让人惊艳,但却有着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现在是我带着孩子来看花灯,未来我的孩子也会带着他的孩子来看花灯,继续讲述古老的传说。


  (https://www.uuubqg.cc/91_91607/4797691.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